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曹文轩: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前教育:家教版》2 张月红 参加讨论

    曹文轩,著名作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国家图书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促使采访曹老师的原因,却是他努力推动早期阅读的行动,尤其是被他那鲜明的主张所打动:“别忽略幼时读绘本”、“打底子工程”、“读有文脉的书”,等等。想让更多的朋友分享曹老师的思想,所以,有了以下这场对话。
    问:您说过,有些书是打底子的,您觉得幼儿应该读什么书,才能打个好底子?
    曹文轩:我将绘本视为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子工程。天下的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一种是打完底子之后再读的书。对于某些作品,也许并无诲淫诲盗,也无明显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必去抵制,但它们不适合用来打底子。我的意思是:一个小孩不能在未看打底子的书之前直接就读此类的书。趁孩子们还未长大,还来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籍包围之前,我们赶紧先让他们看绘本。
    绘本的根本意义在于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且不说绘本的内容,就绘本这一物质性的物体,就已经对它的读者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导:它让一个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懂得何为物质,何为物质之美;了解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干什么的,那就是享受——对精美之物的享受。
    通常,绘本都用料讲究、装帧精美,甚至可以说有点儿“铺张”、“挥霍”——那么好的纸,在上面作墨少许便翻过一页,似乎有点儿暴殄天物。然而,它却给了孩子高贵的美学、气势开阔的思路、气度非凡的挥洒。
    绘本有多重?从孩子的成长而言,《战争与和平》有多重,它就有多重。绘本是孩子的启蒙哲学。好的绘本,一定是那种让人为创造力而惊讶的写作。它涉及的问题,关于存在,关于天地人间,关于命运,关于时间和空间,关于苦难,关于爱、恨、善、美与死亡之种种。
    问:您怎么看待文字书和图画书的不同?
    曹文轩:一般的文字故事,可以将一切应该写出的写出,而绘本的文字不是。完整的表达是由图与文一起共同圆满完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绘本的文字,就只能是简单的、枯燥的,也并不意味着离开图,所有的文字文本便不能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存在。几乎每一本图画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遍记住,并立即能够复述。这些故事结构单纯,能够便捷地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其内涵。孩子在阅读图画书的时候,既受到了审美熏陶,又培养了文学情趣,还增长了智慧。他能够看完后立即讲述,这对训练孩子的复述能力——最初的智力训练很有帮助。
    在书店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训小孩:这书没有字,要看字书;那是小小孩看的书;你这么大了,怎么还看这么幼稚的书;我们去买几本考试的书吧。这绝对是对图画书的误解。图画书似乎比文字书文字更少,篇幅更短,但那些被我们口口相传的图画书,令我们叫绝的就是它的构思。我常常向人讲述那些经典的图画书《月光下的猫头鹰》、《爷爷变成了幽灵》、《小黑鱼》、《爱心树》、《铁丝网上的小花》等,要么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巧妙构思,要么将沉重的主题举重若轻。还不识字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图画受到最初的美术与情趣的陶冶,识字的小朋友可以品味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妙处,品味文字背后的深意。其实在国外,图画书并非是小孩子独享的精神财富,也是成年人在紧张的生活空闲中欣赏的作品。许多绘本作者本身就是极好的作家与画家。
    切不可低估图画书的能量。我曾说过,国外的孩子一出生就浸淫在图画书所熏陶的审美意境里,一开始就接受到了良好的审美教育与道德、智性的教育,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他们不会用错颜色、乱穿衣服,对身体有着良好的把握和感觉。图画书还做了大人没来得及做或者忘了做的工作,对孩子进行最初的道德启蒙。在你还没有告诉孩子之前,他已经通过图画书懂得了大善、大美、大智慧,不是很省事吗?
    当然,文字书负载更复杂的内涵,也需要更高的阅读水平、耗费更多的阅读精力,是在打好了阅读底子之后再阅读的书。读书是一个阶梯运动,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文字书是故事,而图画书可能是诗。
    问:在看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曹文轩: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兴趣之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兴趣——深阅读兴趣的问题。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将出于其中。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可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而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这些文本,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这些书也是无害的,但却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片刻的、现时的,没有阅读后的延伸与扩大。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当然不是放任自流的。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以不读或少读。
    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依然是愉悦的,不同的是浅阅读的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而深阅读的愉悦来自于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阅读者的乐趣不仅仅在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于探究过程中。浅阅读只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而深阅读给他们的是两种愉悦,而这两种愉悦中的无论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为孩子选择的阅读应当是略高于孩子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不应是低就的,仅能满足孩子的一些欲望的。切切不可看到孩子手捧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就喜形于色,关键是要看他们在读什么书。有些书与其让他们看,还不如不让他们看——让他们看看天上的太阳,也许太阳会告诉他们更多更深刻的道理。
    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有效的、高品质的阅读是需要花一定气力的。为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使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它们略高于孩子们,需要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葡萄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
    对于年少读者而言,此时的阅读应是更为讲究的。如果没有选择,随意地滥读或是因受宣传的蛊惑而进行媚俗性阅读,将会养成一种低下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一旦定型,日后纠正都纠正不过来了。更糟糕的是,日后即使面对名篇时,已变得俗气的目光,也会将名篇看俗了。少年阶段的阅读,实际上是为今后的阅读打基础的阅读,因此正确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原标题: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曹文轩教授访谈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