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草木虫鱼》:虫鱼有意 草木生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5-11/17/content_15_3.htm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彭焰     2015年11月17日    第15版

 

《草木虫鱼》邓云乡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28.00元
○彭焰

草木生春,虫鱼有意。二者一向是文人的好题材。王安石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邓云乡先生于草木虫鱼之“得”,率性随心,典雅明净,见微知著,情致盎然,像熏风里袅袅的碧螺春,只是一盏清香,却收纳了山河人世。

草木虫鱼自然是“小”题目,然而要写得精彩,胸中却非有大丘壑不可。数千年芊绵历史,一棵草一尾鱼都有无数故事与传奇。偏偏邓先生博闻强记,四十多篇文章里,各类掌故钩沉信手拈来:佳卉的传说、恋花的古人;诗词里的草木咏叹、典籍中的虫鱼故事,几乎是一部芬芳鲜活的记忆。偶尔由典故生发寥寥几笔评论,又让人领略到慧心一照的睿智玲珑。邓先生还是功力深厚的红学界元老,因此文中随处可觅红楼情味:怡红院的“女儿棠”、潇湘馆的森森翠竹、平儿理妆用的紫茉莉花种、林妹妹养的会念诗的鹦哥儿,摇曳生姿,回甘无尽。我也写过植物小品,深知短短一段文字背后,很可能关涉数万字甚至更多的翔实资料,《草木虫鱼》中大量的典故历史,如琼瑶匝地,透露出丰厚的阅历。难得的是行文细致亲切,毫无卖弄知识的“掉书袋”之嫌,倒像多年老友重逢,就着一盏清茶娓娓闲话,上下五千年,树影虫声历历在目在耳。

《草木虫鱼》里亦寻得到悠远生动的风土民俗。苏州葑门外的村姑,蓝印花布头巾,蓝印花布作裙,晨曦中挑着百来斤的白花藕担子进城来卖。北京城右安门外的花农,挑着花担子,带着朝露迎着晨风,串胡同叫卖菊花……这些栩栩如生饱含画意的镜头,仿佛不经意的水滴,滴在嶙峋石上日渐生痕,留下对抗时光的印记。赐予读者的,是记忆里忽明忽灭的错落光影,和悠长岁月沉淀下来的无限深情。

世间万物总关情,枯淡凉薄的文字,是配不上这个有情世界的。邓先生为草木虫鱼立传之可贵,不止在广博的钩沉与传神的写真,更在典雅雍容文字里流动的,是千古不灭的情致与情怀。

我喜欢那些可以入心的句子——“我常常躺在床上,窗户大开着,观赏这绿荫荫的梧桐,那透过绿叶的日影,更是迷离照人。有一次,一只黄鹂藏在枝上,绿叶中一点娇黄,又嘹亮地叫着,真是太美丽了。可惜我起身来,想到阳台上看时,它却一下子飞走了。”

寂静中一点生动,写得宛在目前。因为有一颗草木自然心,生命中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欣赏与珍视。有了人情的润泽滋养,草木虫鱼便不止是草木虫鱼,那草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萋萋春草,那木是“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的葳蕤佳木;那虫是“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的情虫哀婉,那鱼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游鱼逍遥。山川日月,情最动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