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耕地生情——读李迪的《社区民警是怎样炼成的》
高洪波 继《丹东看守所的故事》等作品之后,李迪又一次创作出反映公安战线的报告文学《社区民警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李迪的叙事策略引人入胜。一开始是李迪在讲故事,借作品主人公陈先岩的口。但是,读着读着就变成了陈先岩自己讲自己的故事。通过这种叙事方式,陈先岩这个形象逐渐鲜活起来、站了起来,这是李迪和陈先岩高度的精神默契。作家隐入幕后,借助传主的自白一步步和读者拉近距离,颇为诚挚,这种叙事手法是对读者的渐进式吸引和引领。 其次,文艺创作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这句话既适用于陈先岩,也适用于李迪。李迪是北方作家,在实地采访中能否听懂扬州话,对他来讲都是一个考验。但是,他不仅身入进来,心也入进来,最后情入进来。他笔下的陈先岩本身就是特别有代表性的社区民警,他把自己社区的居民视为亲人,了解透、熟悉透这个人物,会钩沉出非常精彩和生动的故事,比如《牡丹和芍药》。 再比如《仙人来访》,主人翁是公安厅厅长的父亲,秘密来访,既体现了领导干部的老父亲对社区民警的关爱,又表现了警民关系、官兵关系。这个“仙人”很幽默,对陈先岩诸多细节的捕捉都非常准确、传神。李迪的确是“三入”作家,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验证了这一点。 此外,作品体现了平凡与非凡的辩证统一。陈先岩作为平凡的社区民警,日常琐事非常多,但是他后来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两届,其中一届还进入主席团。李迪借助陈先岩讲人大代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平凡的社区民警可以为民服务,也可以参政议政。特别是陈先岩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后,选择重返社区,体现出他的非凡正在于有一颗博爱的心,有担当意识、服务精神和赤子情怀。 李迪的写作风格和语言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许多章节包括不少结尾是典型李迪式的。如“你看天上的云,哪块是一样的?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云才成为天啊!”如结尾处:“很可惜,他前年去世了。胃癌。”精短的句子,却韵味无穷。 读完这部书,我很感慨,写了一首小诗: 社区民警怎炼成? 遍地鸡毛拾取中。 大爱云飞天行远, 孺子牛耕地生情。 警徽灼灼初心暖, 平安声声热泪迸。 百味杂陈说往事, “三入”作家笔力雄。 这是我真实的阅读感受。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