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口弦的模拟功能演奏者。  鄂温克族老人玛丽亚·索吹奏口弦。  竹制口弦制作人。  西汉时期口弦琴。  新疆(清代)口弦琴。  彝族铜质口弦琴。  巴布亚新几内亚口弦琴。  俄罗斯口弦琴。 8月10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让观众享受到一场世界口弦艺术的盛宴。 据悉,本次展览采用实物展览、学术研讨会和口弦艺术家现场表演“三位一体”的展示模式,共展出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件口弦琴实物,100分钟音视频和220余张图片;同步制作了近万张口弦琴明信片,让观众可以把世界口弦文化“带回家”。 口弦琴的起源久远,我国自古有“女娲作簧”的传说。作为一种世界性“乐器”,它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发之声和操作态度时常与各民族的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各民族的生存信仰、道德追求、宇宙思考等交织融汇。 据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介绍,近年来,中国民族博物馆先后征集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100余件口弦琴,藏品总量和种类位于俄罗斯雅库特口弦博物馆之后,奥地利口弦博物馆之前,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该馆藏有目前世界上所知唯一一件金属打造的一体簧西汉口簧。 此次展览,中国民族博物馆精选馆藏1/5的口弦琴藏品,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推出“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旨在通过展览,给更多的学者与口弦琴爱好者提供研究线索,将口弦文化艺术潜在的学术价值发掘出来,更好地惠及社会。 该展举办地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收藏有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诸多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土乐器收藏单位之一。 “本次展览以一把琴、一个人、一个世界的递进模式,来诠释人与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存、共生关系。通过专家不同视角的文化解读,可以帮助观众体悟感知到口弦琴早期的萌芽状态以及发展演变的痕迹,促使观众共同思考人类音乐文化起源的共性之处,并从民族文化个性中对所处文化形态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志文说。 在8月10日的开幕式上,3位口簧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加拿大音乐人进行了现场表演。 加拿大作曲家雨苇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非常美妙、非常必要的展览。音乐无国界,这个展览让我很惊奇的是,欧洲、美洲、亚洲的口弦琴都得到了完美的展示,是一个有世界音乐视野的展览。”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