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批评 >

中国文学批评目前什么状况?“70后”该发言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8月22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与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做客思南文学之家。两人一个是70后文学评论家,一个是50后文学评论家,他们从张莉的文学评论集《持微火者》谈起,就“文学批评与普通读者”展开讨论。
    《持微火者》记录了张莉对莫言、贾平凹、余华、王安忆等50后作家与冯唐、曹寇等70后作家的看法及以及她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认识。
    在她看来,文学批评不等于文学研究,文学批评需要和普通读者产生关系,批评家也应该是普通读者和作家之间的摆渡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有和普通大众脱节的倾向。”


    对谈现场。左为张莉,右为陈思和。
    如今批评家不再高高在上
    在现场,陈思和感慨自己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学批评,但还是很困惑——文学批评到底是做什么的?“一说老师,作家,大家都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可一说批评家,通常人家觉得你是个骗子。”
    “我一直觉得批评家这个词,说出来有点脱离群众的感觉。批评家的概念变成了和别人不一样、高于别人的人。”陈思和说,这在五十年代没有问题,在六七十年代也没有问题,但在现在就不合适了。
    “那时候(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叫批评家的,不像现在。那时候批评家大部分全是官员,要么是杂志主编,要么是报纸主编。因为有权力的人才具有批评人的能力,一般人没有。他们做批评不是看小说写得好不好,而是看是否符合文艺政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
    “在那个时候,批评家有生死予夺的大权。一部作品被一批评,这个作品可能就坏了。批评家说这个作家有很大的影响,那就飞黄腾达了。”陈思和举例茹志鹃的《百合花》,本被退了好几次稿,但因为茅盾的高评价,茹志鹃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
    “但是今天批评家就变得很尴尬。我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但是你去指导和你一样学历、一样资历的作家,别人可以回, 你凭什么这么说 。所以批评家的地位就下降了,下降到读者的地位。”陈思和认为,“我们(指批评家)和各位读者一样,都是拿到一个作品,看完以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看法任何人都可以说。有时候我们会自做多情地说我们是专业读者。”
    “其实批评家或是评论家,他的职业就是读者,只不过他要发言,普通读者可以不发言。作为批评家来说有一个功能——我们要把这个话说出来,而且要说得人家能听。”陈思和坦言,他不大主张学术界把批评写得“让人看不懂”,“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批评怎么写、怎么被大众接受就会变成一个新问题。”
    做批评家要有自己的观点
    张莉坦言,在写前12位50后作家时,她感觉自己面临着“一座座大山”。“我写莫言的时候,前面已经有好几篇评论莫言的论文了,如果没有新观点就没必要写了,这对我来讲特别艰难。我做了特别多的研究综述,在这个基础上试图写不一样的东西。”
    对此,陈思和笑言自己是比张莉多活20年,但是他相信如果张莉写70后的作家,肯定写得比他好。“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做批评家一定要从同代人开始。”
    “一个作家和一个批评家其实是一样的,不是说作家对着生活发言,批评家对着作家发言。他们的发言都应该面对今天的生活。”陈思和认为,作家可以通过塑造人物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批评家差一点,创造不出一个形象,但是批评家可以借助别人现成的形象,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解读这个形象。
    “因为有时候作家写出来一个人物,自己也不知道是要说明什么,他只是觉得脑子里出现了这个概念。这时就需要批评家解读,解读给生活,解读给读者看。那么我跟作家如果生在同一个时代的话,他讲的东西我更容易理解。”陈思和还自嘲说现在连微信都不会发,肯定解读不好80后、90后作家。
    “一个文学批评家要做好的话,关键是你有自己的观点。我的人格跟人家不一样,我想的东西也跟人家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不是指观点,而是我这个人。我的修养,我的阅读,我的知识和生活环境就是跟人家不一样。”
    陈思和还感慨说,现在从大学出来的年轻人都是一个模式出来的。“应试教育把你的棱棱角角拿掉,规划成一个模型就是一个好学生了。可能这样是好学生,但当不了一个好作家,我鼓励学生保持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失败没有关系,但是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这样的话做什么事都会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该70后发言了”
    张莉是70后,所以她很好奇,陈思和是如何看待70后作家的。
    陈思和坦言自己读70后作家的作品很少。“70后作家是这两年刚刚被关注的,前五年都没有被关注。你给我找出一部70后作家的作品,像《废都》一样,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有没有?”
    在陈思和看来,70后是夹在两座山峰之间的人。“前面50后是政治造成的,后面80后是被资本支撑着,从韩寒、郭敬明开始资本进入文学。恰恰是70后什么都没有。”
    “而且50后的作家社会阅历丰富,凡是转到民间去的作家都发展了一片空地,写农村的、写都市文化生活的,这是一个规律。因为民间有广阔的空间,使这批作家获得重生。而70后恰恰在时代氛围下又没有民间农村的经验,停留在都市的边缘。等到他们成熟了,80后起来了,80后被资本包围了以后又有资本运作。郭敬明写得不好但是就有那么多粉丝。”
    陈思和说,一个作家没有吸引人眼球的东西,不能抱怨“读者为什么不来看我”,“70后作家如果不敢于碰触社会,不敢于让自己掏心掏肺,他们永远写一个稳定的或是平庸的生活状态,这个生活状态是文学的大忌。”
    张莉认为最近几年包括路内等70后作家能够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希望。她说:“也有可能随着我们社会的变化,比如像王安忆、铁凝30多岁就已经出来了,但是70后没有,这可能和70后成熟晚或是政治生活没有那么波动有关系。也可能和外在的生活条件有一定关系,但是无论你怎么强调外在的关系,内在的因素比如青年一代作家对时代的感受力和穿透力不足也是有的。”
    “你写东西要能够对今天的生活有一种冲击力。今天这个时代的问题,为什么50后能看到,而70后看不到,还是有问题。接下来70后应该跟80后有一拼,要看资本对文学的支持有多大。现在电影完全被资本占领了,只要是颜值高的小鲜肉,话说不清楚都没有关系。每天一个戏几个亿,所以资本很残酷。现在资本进入艺术、电影,如果这样的东西进入文学,把作家包装起来,今后怎么样我们很难预测。”陈思和感慨,作家真的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到底靠什么战胜这些资本?这是70后很重要的问题。
    张莉说:“整体来讲,70后任重而道远。”
    陈思和回应:“现在该他们发言了,50后到底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