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达到相当规模。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国的蒙古文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着读者规模小、发行通道不畅等诸多困境。笔者立足于我国蒙古文图书出版现状,分析了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现状:市场发展缓慢 图书市场是交换图书商品的场所,它包含图书出版者、发行者、经营者和读者之间围绕图书交易进行的全部买卖活动。当前,蒙古文图书市场发展缓慢,具体可以从蒙古文图书的读者、发行者、出版者、经营者四方面来分析: 第一,蒙古文图书的读者群规模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蒙古族人口约为650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河南、青海、河北、云南等地。其中,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辽宁和青海,人口不足400万。由此,蒙古文图书的读者群规模之小可见一斑。 第二,蒙古文图书发行渠道不畅,图书价格偏高。蒙古文图书的读者多为蒙古族聚居地区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农牧民、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蒙古族聚居地区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的图书发行只能采取邮递的方式,发行周期长,发行成本高。由于主要收入来源为畜牧产品,农牧民收入较低。而当前豪华精装的现代图书定价都较高,往往超过了农牧民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造成了农牧民买不起图书的局面。 第三,出版社选题针对性不强,针对农牧区生产生活的图书极少。蒙古文图书发行渠道不够畅通和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农牧民“买书难”“看书难”的现状,也影响和放缓了农牧民依靠科技增收的步伐。经营者的投入积极性差,导致蒙古文图书市场愈加萎缩,这又加重了农牧民“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从而使得蒙古文图书市场发展步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蒙古族聚居地区双语教育的普及,蒙古族的汉语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许多年轻人从小接受汉语教育,他们的阅读文种选择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从客观上导致了蒙古文图书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图书平均印数由原来的3000-5000册锐减到1000-2000册。 第四,书店经营者对蒙古文图书的忽视,进一步加剧了农牧民“买书难”的局面。当前,除了少数集体、个体民营书店外,新华书店依旧是蒙古文图书发行的主要阵地和渠道。而在各级新华书店,蒙古文图书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寥寥可数。据调查,很多新华书店负责图书进货和导购的人员既不懂蒙古语,更不懂蒙古文,在选购和销售蒙古文图书的过程中存在语言文字障碍。蒙古文图书的发行销售非常被动,完全依靠读者自己找上门来咨询或购买,而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对蒙古文图书的宣传和推荐活动几乎空白,不重视对农牧区图书市场的开发,新华书店网点只覆盖到旗县一级,苏木、嘎查等农牧民集中的地方都没有图书发行网点,占蒙古文图书读者相当比例的农牧民买不到他们想看的图书。 值得一提的是,对农牧区图书市场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规划建设的责任。有的农牧区对图书市场建设作出了规划,但一直得不到政策和资金扶持,因此规划迟迟得不到实施。内蒙古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近年来推出了“草原书屋”等文化建设工程,但单靠这些,并不能彻底解决农村牧区广大百姓“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应对:优化选题,创新发行 对于出版行业来说,选题是基础,发行是关键。能否策划出优秀的、针对性强的选题,最终决定出版社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否将传统发行渠道和现代网络结合起来,把图书送到广大读者手中,是决定蒙古文图书出版实现双效益、使蒙古文出版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要使蒙古文出版进入良性循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优化选题策划。针对农牧民和学生读者的图书要注重低成本,以实用为主,使广大学生和农牧民读者能接受其价格。出版社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策划出版市场需要的图书。比如,针对目前市场上缺乏蒙古文少儿读物和学生课外读物的情况,若能策划出种类多、趣味性强、知识性强、定价合理且成系列的选题,就是符合市场要求的好选题。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规模不大却业绩惊人的金盾出版社,它的成功就在于为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农民量身订做了养殖类、种植类、健康类等实用科技图书,满足了农民的不同需求,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经验值得蒙古文出版社借鉴和学习。 其次,要丰富发行方式。网络销售是网络时代图书发行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趋势。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互动性、低成本性、超时空性,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选择目标消费者,最终以多样的网络宣传形式、最低的成本,让图书信息覆盖更多读者群。网络销售早已成为汉文图书销售的主渠道,使汉文图书的销售份额与日俱增。蒙古文图书销售者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好网络销售这一手段。新华书店、个体书店等图书发行单位,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蒙古文图书读者群的相当一部分在农牧区。在开发农牧区蒙文图书市场方面,要仔细调研、增加投入,在基层增加销售网点。 最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保障工作。对建设蒙古文图书网点,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做好文化下乡活动,把党的民族政策和致富所需的图书送到广大农牧民手中。蒙古文图书读者少、发行量少的特点,决定了蒙古文图书出版业的公益性特点,因此需要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蒙古文图书市场的发展开“绿灯”。笔者认为,应建立蒙古文图书出版基金并使其常态化,以此来支持优秀的蒙古文图书出版项目和对蒙古文图书出版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