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声音 >

弘扬民族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民族报 黄耀萍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何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央民族歌舞团作为少数民族的文艺院团,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自信心和自豪感;怎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生活,激发各族群众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如何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正祛邪,既让“及时春雨润万物”,也要“萧瑟秋风扫落叶”?
    坚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引领时代风气,文艺不能迷失价值方向;塑造民族之魂,文艺不能远离人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了文艺工作肩负的时代责任。各族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到人民群众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中汲取灵感,自觉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这是从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延伸而来的创作道路。
    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许多老艺术家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历史承担。深入基层采风、贴近人民创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瑶族舞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们新疆好地方》等经久不衰的精品佳作,无不蕴含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怀,无不体现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放歌的精神境界。
    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历史,是一部万水千山走遍的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开始,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就是艺术家们最广阔的舞台。中央民族歌舞团每年送戏下乡的几十场演出,传达了党中央对边疆人民的深切问候,寄托了首都人民对各族群众的浓浓情意。基层百姓在“一歌一舞”中体验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说说唱唱中感受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义送到边疆村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乐艺术送进企业、校园,把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奏得更加响亮。
    把握创作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创作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日益繁荣,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涌现出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艺术精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倾心创作精品,倾情服务人民,奏响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
    今后,我们仍然要把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弘扬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主要任务,深入民族地区,深入少数民族,推出更多有质量、有影响的文艺精品,热情讴歌各族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风貌和辉煌业绩,用优秀的作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
    不断推进艺术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振。能否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世界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这是考量今天文艺工作者思想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历史赋予这一代人的重要文化使命。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作展演更多生动反映少数民族的劳动创造、展示各民族美好的精神世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让各族群众了解和懂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
    在创作中,我们要注重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精神,并以中国人的审美思维,讲述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文化,这是确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由之路,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前提。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使文艺创作的体裁、题材、形式、手段不断多样化,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将中国文化打造成充满魅力的文化产品,贡献给世界,让文艺作品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品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