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中国韵致与谐和的诗情律动——评清风诗集《一座城的味道》
清风的诗集《一座城的味道》,以古典诗词精神介入现代诗歌创造,惟美的诗作沉潜着浓郁的中国韵致与谐和的诗情律动,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诗人耽于以古典意象入诗。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涵义有多重意蕴,一是表意之象;二是意中之象;三是意与象的二元指称,意指主观,象为客观,两者契合为意象;四是与意境相合;五是指艺术形象。西方文艺理论对意象内涵的认知,则主要来自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论述。庞德认为,意象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杂经验”;韦勒克和沃伦则认为,“意象是一个既属于心理学,又属于文学研究的题目,在心理学中,‘意象’一词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尽管由于哲学、文化、思维方式影响,西方文艺理论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具有不同特征,但其意涵指向有共通之处。我们认为,意象是“物象”在人的感觉知觉中的一种深度显现,是人对“物象”的形式意韵的一种会心体验,是主体情思同客体物象的互感同化,正如叶朗所言,意象是“一个有组织的内在统一的因而是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诗人游走于山水自然,漂泊于社会人生,跋涉于文化苦旅,沉浸于对泉城的吟味与感知,视野因之广阔,经历因之丰富,感受因之深切,心灵与物象的契合之遇因之繁多,故诗作意象璀璨缤纷。其诗作中,既有宏观意象和微观意象,又有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复有人生意象和社会意象,还有生理意象和心理意象,兼有现实意象和浪漫意象。但无论何种意象,意蕴深厚、心物贯通、智情合一、出之块垒、化用古典,是其共同特点。 以《山河》一诗为例。“月上梢头,冷了一地霜/孤人穿雪,抖落风烟苍茫/背影飘兮,纷纷扬扬的愁伤/收不回,长长目光/池荷零落,残塘冰薄/蹄声呜咽,收不住匆匆忙忙/来不及叹息,回首已是过往/看不到,路过的地方/但留一壶酒的衷肠/难舍河山秀雄壮/红日辉煌,激情扬/青衿无憔悴,上高岗/若是仍记朝暮时/疆场归,凯歌响/十里雨巷,有我芬芳”。其中的月、霜、雪、池荷、残塘、蹄声、疆场、梢头、青衿、高岗、愁伤、憔悴、衷肠、孤人、朝暮、雨巷、一壶酒等意象,无不弥漫着中国古典诗词鲜明的独具的“中国”影子。其他诗作亦然。如《夜半听鸿》中的意象,残月、清风、清梦、清茗、清波、青石、青葱、舟桥、薄雾、芦荻、残荷、霜影、芙蓉、惊鸿,亦镌刻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痕迹,甚至其叙事结构,也有着宋词的组合方式,“夜深人未静,卧榻听鸿/不见残月,但闻清风冷”“薄雾失湖亭,不辨联楹/芦荻微悚,残荷半水中”“倏然清醒,翩若惊鸿”。意境清幽,情感婉约,语言柔美,吟诵间,恍若回到李清照隽语秀辞之中。 诗人十分着意于意象的凝造。夜色降临,月挂柳梢,残荷颤动,霜影泛光,都在触动诗人的感兴,诗人心灵与外象的融合,激发了感兴意象的诞生,形塑了诗歌意象心灵性、生命化的特质。其意象特点较为鲜明。一是意象物我融合,以我观物,以物入心,物象心象合一;二是意象化为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成浑然天成艺术氛围;三是意象色彩清丽,冰清玉洁,意味隽永,酝酿出淡淡愁绪;四是意象绵密丛生,多个意象叠加合化,通过光、影、声、色、形多重描画,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重感觉,氤氲成立体意象空间;六是生命质素涵蕴广大,渗透强烈生命意识,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人生的深入思考。 诗人审美意象的凝造,多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精华得来。细考诗作,其意象取象于山川草木者最多。日本汉学家松蒲友久指出:“在中国古典诗里,季节与季节感作为题材与意象,几乎构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这大抵与古代中国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农业经济为主导致的文化心态密切相关。在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相依为伴,自然与人的生命生活具有律动效应,主观心灵总能在客观物象中找到内心情感的对应,这便成就诗歌中深刻烙印着中华传统文化心理情结与审美意趣的意象。 诗人审美意象的选择与获得,大致也与诗人的个性气质和文化心理有关。从个性气质来看,诗人大概性格沉静、内向、细腻、平和,甚而有些忧郁气质,这使他的审美倾向于具有阴柔之美、色调暗淡的意象;当然最重要的是诗人经年涵泳于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国人的古典思维古典情怀。一勾残月,寄托着诗人寂寞的情愫;数支残荷,衬托着诗人感伤的心境;自然与心灵完美地交融,酿就诗歌清静沉郁的情趣。庞德说:“一个人与其在一生中写浩瀚的著作,还不如在一生中呈现一个意象。”确实,一个诗人一生中能否发现、捕捉、创造一个与个性密切契合的原创性意象,一个呈现生命独特性的不可替代的意象,是其创作是否成功的标志性贡献。 阅读清风的诗作,我们也会强烈感应到音乐的律动。诗歌本起源于上古社会生活,是缘于生产劳动、两情相悦、自然崇拜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指出,“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见,在古代,诗、歌、乐、舞是统一的。清风的作品忠实地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读来如慢板的音乐,如流淌的山泉,或舒缓深情,或激越跳动,极富艺术的感染力。如《左岸山青》一诗,“隔着初秋的恰爽远远看你/一场又一场的华丽/炫了我的眸子,思想被荡涤/百草香园桨果艳,文字傲立/亭栏俊雅湖畔幽,书墨传奇/又见佳人翩然,泉城秀灵奇/偶有闲情折白莲,巧笑倩奇/池鱼摇首争顾,半湖夕阳余晖/总是左岸山青处,觅得芬芳乍起/伸手挽不住的月,落在昨日的山脊/君若念,君若念,草径霏雨曾湿衣/小桥竹影摇,木屋青花静,谁可依/人生路途遥,不知归期/拄意思前后,终是迷离”。“你”“丽”“子”“涤”“立”“奇”“起”“衣”“脊”“奇”“期”“离”,14句诗行,12个尾字韵母为“i”。全诗不仅押韵有致,而且由于字面意义与蕴含的思想感情相契合,诗人情感的流动与诗句的节律相谐和,一种深情追忆,略带落寞,却毫不凄楚的美感萦绕回环。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契诃夫说,“文学家是自己时代的儿子”。优秀的诗人总是能够把握时代风云,深入社会内部,楔入生活底层,探入人们内心世界,摹写历史真实面貌,描绘时代特质本相,写出一个时代人物的心灵史。诗歌不能远离时代、语境,否则就会缩化了诗歌不断展开的可能空间。同时也应看到,严苛的形式往往会限制充沛诗情的自由表现,正如戴望舒所论,“韵的整齐会妨碍诗情”。对博大精深的中华诗学传统,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无尽的智慧,需要我们勇敢地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