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说 《望川》(6期) 作者:杨仕芳(侗族) 评语:一个被从河里捞出来的孩子,在善良的养父母以及哥哥姐姐的抚育爱护下长大成人。他时常凝望那条河流,在河水里嬉戏,也在洪水中拼搏,体验着河流的奇妙与狂暴,也思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积压在心底的既有对生命血缘、命运走向的无穷探究,也有对生命成长、人性铸造的深刻领悟。 《虹化》(9期) 作者:吉米平阶(藏族) 评语:这篇小说写得从容而耐心,舒缓的叙述语调和多种艺术手法的调动,则使人们感受到了西藏高原固有的美好氛围,有助于表达一种充满善意和神圣性质的主题——向善的心灵生活永远是美好的。 《守口如瓶》(10期) 作者:少 一(土家族) 评语:当真相一步步危及身处泥淖的儿子,是守口如瓶还是执法如山?在常见的情与法的冲突中,小说从人情、亲情入手,步步深入到一个人民警察在职场、官场中进退两难、取舍无奈的精神困境。小说充分表现了在困境中坚守原则和底线的艰难,既不回避现实问题的尖锐与严峻,亦不放弃对理想信念的敬畏和尊崇,在沉重的故事里给人以启迪。 散 文 《你是悲悯的珠穆朗玛》(9期) 作者:禾 素(傣族) 评语:作为傣族作家,作者记录的西藏之旅,与以往描述西藏之行的文字有一些不同。她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南传佛教文化的浸润,也有开阔的对于中华文明大背景下各个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的谦逊理解和诚敬体会。作者珍视各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智慧结晶,经心地贯通和融会,在比较中分析概括,在行走中合拢推进,把生活的哲学和旅行的磨练作为难得的功课,使冰冷与麻木苏醒,让温暖和慈爱感昭对于生活的热情与担待,诚如雪山本是冰冷寒凉高不可攀,却使人热血翻涌充满暖意;林立的大厦灯火通明人气十足,近在咫尺也与自己息息相关,却冷漠遥远触手难及。本篇是行路者的日常经验,也是生活中人成长的真实记录。 《采玉者》(10期) 作者:阿微木依萝(彝族) 评语:小人物简洁的空间,物质贫瘠及其精神的执念方向,把清淡的一成不变、从出生到草草了结的生存定势掀开一个角,吹进一股风,助长了乡村少年改变现状的信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作者有耐心、有韧性地正视了川西南乡村现状,与一个贫困家庭丧父失母的少年正面相处,由浅入深地交锋,艰苦地描摹,并一同实施了一项可能改变生活、但终以失败告退的采淘玛瑙石的计划。作者独到的眼光和应对魄力在此显现出来,她选择极具挑战的境域和遭遇以及人物沉重的心理结节,把握住微妙的分寸,把难度不小的心理会战进行下去。两个人的交流朴素而艰难,作品在内敛中一直往前推进。作品的力量和意味分外突出。 诗 歌 《梨花白中的惊弓之鸟》(2期) 作者:海 郁(回族) 评语:父母的亡故使诗人如“惊弓之鸟”。这是一种既独特又贴切的比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与感触。诗歌用多角度、多意象来表达对失去父母的惊悚、悲痛、回忆、怀念等复杂的感情,开拓了特殊的艺术空间,具有敲击读者心田的感人力量。 《在大地栖居》(9期) 作者:姜庆乙(满族) 评语:诗人是用心来写诗的。诗中充满奇妙的联想和象征。这些联想和象征离不开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和灵魂敏感。他让思想展翅飞翔,无拘无束,表达了对人生、人性以及社会的理解,对理想、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充满悲悯之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评 论 《直击现实,直指人性》(2期) 作者:李美皆 评语:这是一篇颇下功夫的评论文章。文章对《民族文学》2015年全年所刊作品进行了认真梳理、解析。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语言简洁,论述有据。所概括的几个问题也颇中肯,特别是对所涉及作品表现的“直击现实”、“直指人性”的特点作了较深入的剖析,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此文对读者全面了解《民族文学》(2015年)有很好教益。 翻译作品 《坡平尹氏》(小说·5期) 作者:李胜国(朝鲜族) 译者:靳 煜 评语:作品讲述了尹氏家族三兄弟的命运,大伯是为国捐躯的烈士,父亲是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叔叔则是有点小聪明自私自利的家伙。作品通过父亲与叔叔的分歧,让我们在时代发展中看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尴尬遭际,并通过坡平尹氏的命运,带领读者重新审视传统。 《卡斯木大叔来了》(小说·7期) 作者:米尔卡伊力·奴阿里木(维吾尔族) 译者:帕尔哈提·热西提(维吾尔族) 评语:一个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的村民们,不关心外面世界的事,只对卡斯木大叔的小道消息感兴趣。而卡斯木大叔是一个懒惰、贪嘴、油滑的人。村民并不嫌弃他,热心地帮助他、照料他。作者用这个故事鞭笞村民的劣根性,又赞美他们的善良、勤劳和助人为乐的本性。小说闪烁着维吾尔族人民的幽默、包容、乐观的民族性格。 刊于《民族文学》2017年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