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结、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特别是历史章回小说,它与讲史有直接关系,也因为讲史,使这类小说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拥有经久不衰的庞大读者群。有人根据新世纪历史章回小说内容,将其分为五类: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呈现在眼前的这部《雪山天龙》?小说以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一生为主要脉络,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人民遭殃的那段黑暗岁月。既可以说是一部历史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英雄传奇,其中不乏作者想象的奇士高人,还有精彩的武打场景和爱情细节,应该说集讲史、神幻、言情、武侠于一体,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部成功的小说,最关键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雪山天龙》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其独特的一面,不仅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还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典型人物的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比如柴荣的出场,总是“长得面如冠玉,龙眉凤目,耳若垂珠,鼻如悬柱,舜肩尧腰,头戴一顶黄龙捧日冲天冠,披一件九龙吐珠黄金甲,佩一把震动山河黄龙剑,手中握一支冷龙枪,骑一匹昆仑龙种——雪山天龙,英气照人,威风凛凛。”这样的格式化描述,极尽夸张之能事,既张扬了柴荣的独特个性,也强调了其不同寻常的个人身份,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丰富而饱满的主人公形象。再如,为了衬托符伯凤等帝后帝妃形象,凭空生出来东海蓬莱国三公主东方明珠;为了历史上女英雄佘赛花的形象更加传神,特地塑造出了个佘赛玉。这些人物的相互对比烘托,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可爱可亲。 作为小说,虚构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成分,特别是历史小说,虚构与叙事是两朵姐妹花,在一定程度上虚构的成分,往往会使历史事件更具有故事性而不显得枯燥无味。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借东风”一样,没有这一情节的虚构,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就大失光彩。小说《雪山天龙》也生动成功地虚构了有悖史料的传奇故事,这些虚构成分,让典型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厚。比如小说第二回就安排了“黄土坡柴荣力救赵匡胤”这一虚构情节,来反衬赵匡胤最后黄袍加身的史实,臧否人物,不着一字,却用史家笔法对历史人物给予了公正审判。《雪山天龙》在叙事结构上的虚构成分,虽事件复杂,但又不琐碎支离;有曲折变化,而又脉络分明,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艺术整体。 《雪山天龙》的语言叙述也独具特色,作家根据情节的需要,不拘泥于一种语言风格,时而神话传奇,时而武打言情,各具风骚,有效减轻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审美疲劳。如第十五回柴荣大战吴月英那段,“柴荣战得兴起,身剑合一,手腕连连抖动,朵朵剑花密如贯珠,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剑声呼啸,威震山岳……吴月英也把天鹰剑法展开,只见纵横的剑气令人心惊,四面八方,都是吴月英的影子。柴荣在剑光之中飘来飘去,有如一叶轻舟,飘落在狂风怒涛大海之中。”这样的描写,堪比金庸笔下的武打场景。再如第十二回写“王朴布阵”,更不逊于三国诸葛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家深厚的小说语言功底,正是靠这种功底,为读者构建了愉快的阅读天地。 历史小说在传叙历史的同时,往往也在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偏好,其内容不仅仅是历史事件和情景的再现,更应该是文化上的传承和哲学上的思辨,是诗、史、哲的有机结合,作家在叙述中往往不自觉地体现个人情怀,或壮美激昂、或自由感伤、或温情典雅、或兼而有之,饱含着作家个体对历史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往往使历史故事更具有时代意义。《雪山天龙》呈现出的美学风貌,是英雄与命运碰撞的回响,以及这种回响带给读者的赞许和淡淡的惋惜。 《雪山天龙》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主人公柴荣的爱情历程,基本上是一见倾心,缺少些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缺少一些给读者感受和体悟的空间。然而,《雪山天龙》仍然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相信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雪山天龙》:朱乐天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文为该书序言,编发时有改动,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