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校长 >

《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没有技能训练音乐教育很尴尬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郭声健 参加讨论


    没有技能训练音乐教育很尴尬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归结于我国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技能训练。于是,“培养兴趣、淡化技能”便成为音乐新课改倡导的核心理念。
    然而,多年过去了,技能训练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淡化音乐技能训练,让音乐教师视技能为雷区。音乐教学既然无所依托,培养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音乐教学的失误果真是技能训练惹的祸吗?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或许会引发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一年。访学期间,除了聆听该院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之外,我还到纽约多所中小学校实地考察当地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我也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有关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文献资料。最近出版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便是我通过实地考察、交流以及文献研读所获得的相关成果。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处境是不容乐观的,但是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得力而富有创意的。和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处境及工作量相比,我们的音乐教师应该感到很幸运。
    去访学之前,我从国内出版的著作和论文中大致了解到,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处境是很好的。然而,道听途说不足为凭,百闻不如一见。事实上,目前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并不乐观,处境艰难。比较而言,对于音乐教育,我们是国家重视且有政策,但学校基于种种无奈而无法予以落实;而美国是学校一直很热衷,但国家的相关政策导致学校不得不忍痛割爱。
    在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艺术教育法规性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这些法规和文件的制订颁布,表明国家对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重视的。如果说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处境不尽如人意,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学校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试的层面。
    再看美国,同样是在200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被认为是1956年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正是这样一部法案,让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在掉队。该法案要求,每个州必须对所有公立学校三到八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进行测试,同时,对九到十二年级的学生也至少要测试一次。没有满足上述规定的州将失去联邦政府的教育财政支持。
    为了获得联邦政府的这笔教育经费,美国各州各学校不得不在阅读和数学两门课程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而这直接导致了音乐以及其他不需要测试的科目陷入了困境,因为阅读和数学所增加的课时都是从其他的非测试科目那里挤压而来,而音乐课常常是最先被挤压的对象。美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学校用于音乐和其他艺术的教学时间已经被削减了22%。在纽约,市教育局要求阅读和数学两科每周至少要保证18节课,这个数字超过每周总课时34节课的一半以上。据纽约市2007年的统计,全市只有31%的七年级学生和25%的八年级学生接受了音乐教育。
    面对音乐教育的这一窘境,我们的美国同行们采取了诸多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拥有百年历史和13万会员的全美音乐教育协会,为了让所有学生享受到音乐教育的权利,这些年一直在奔走呼吁。专业音乐学院与专业团体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支教活动,如朱莉娅音乐学院、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与卡内基音乐厅等就组织了音乐家和音乐专业学生送教进中小学课堂;音乐教育理论工作者则发表有关音乐教育对数学和阅读的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宣传音乐课程的益智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也主动应对这一现实,尽可能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数学和阅读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并非一味迎合联邦政府的规定,他们针对音乐教育正在掉队的现实,在管理上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如纽约市教育局就正在实施着一项名为“艺术至关重要”的艺术教育振兴工程,这项工程包括编制学校年度艺术报告、编写校长指南、制订艺术教育校长问责制,等等。
    应该说,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处境是不容乐观的,但是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得力而富有创意的。反观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我们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但教育现实又无法使音乐教育的地位和处境得到根本性改观。然而,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自身,我们是被动接受这样的现实,还是主动应对挑战而有所作为,在这方面,恐怕我们需要在美国同行那里获得一些启示。
    正是因为目前我国音乐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因此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师深感委屈,认为音乐教师的工作量大但回报少、生存状态差。而这样的一种心态,往往又使得我们在爱岗敬业上大打折扣,且不会享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但如果和美国音乐教育处境相比,特别是和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量相比,我们真的应该感到很幸运。
    在我所认识的纽约中小学音乐教师中,高中音乐教师每天的工作量不少于5节课,小学教师则多达7节课。而且由于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很高,这些老师大多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在职攻读音乐教育博士学位,晚上的时间则要用于繁重的学位课程的研习。
    我曾去听纽约某所小学的音乐课,音乐老师事先给我发来了他的课表供我选择。只见课表排列密密麻麻,周一至周四,每天7节课,周五因放学早而只有6节。我选择去听了周五全天的6节课。这所学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大约有500多个学生,34个教学班,每个班每周一节音乐课,共34节,全校只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因此,这位音乐教师从周一的第一节课开始一直到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不间断地上着音乐课。小学每节课是3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可这位音乐教师却没有一分钟的休息。因为,所有的音乐课都是在同一个音乐教室里上的,前一个班还没下课,后一个班的学生便早早在教室外面排队等候了,如此迎来送往,老师课间无法休息。
    我曾和这位老师进行过交流,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他说:“孩子们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而且他们非常期待和喜爱上音乐课,我没有理由不满足孩子们的这份期待。虽然自己累点,但看到孩子们开心地唱着歌,快乐地做着音乐游戏,我很满足,也很开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这位老师对我说,他需要去买杯咖啡喝,否则就要睡着了。我问他,周五只有6节课,不是最轻松的一天吗?他解释说,这一天有3个班是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混合班,教学难度更大一些。
    其实,在美国中小学,不只是音乐教师的工作量大,其他学科同样如此。只不过由于音乐教师职位的削减,工作量自然会更加饱和。他们之所以很敬业,一方面是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评价机制使然,如果你的课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那么你随时都有可能被校长解聘。但我认为,热爱音乐教育这份工作,与学生分享着音乐带来的那份快乐,是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如此敬业的最重要原因。记得在我快要回国前和一位高中音乐教师告别时,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6周的暑假终于结束了,我就要回到学校去了,真开心!”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她说:“和学生在一起让我很充实,他们很有趣,我们能够彼此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体验。”
    不可否认,在我国音乐学科是弱势学科,音乐教师也是弱势群体。然而,与其让这份委屈消磨着我们的意志,不如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学科和自身的价值,因为我们拥有一份得天独厚的优势——孩子们天生就喜爱音乐。可“学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尴尬局面直到现在也并没有真正扭转,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我们自身。当学生真正喜欢和期待上音乐课了,当我们学会享受音乐教学了,当音乐教学质量真正提高了,我想,音乐学科的地位和音乐教师的处境就会得到根本性改观了。
    新课改提出了“淡化知识技能”的理念。然而,如果我们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而放弃知识技能教学,那么,音乐教学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变得空洞无物。
    在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上,中美差别明显。在我国,9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音乐课程为普通音乐课,高中阶段在新课改之后将音乐课程设置为6个模块,其中“音乐鉴赏”为核心模块。而在美国,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分为3类,即“合唱队”(或声乐课)、“乐队”(或器乐课)、“普通音乐课”,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除这3类课程外,还增设了专为有音乐兴趣和专长的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音乐技能培训系列课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合唱队、乐队以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均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而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课外活动。它们面向全体学生,零门槛选修。尤其是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合唱队和乐队课程,而普通音乐课则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不愿意或无条件选修合唱队和乐队课程的学生获取足够学分而设立的。
    美国这样的音乐课程设置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很新鲜的,同时也令我们很困惑。因为,无论是合唱队还是乐队,在我们看来都是面向极少数具有音乐天资的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很明显,美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突出的是技能课程和技能教学。可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知识技能教学却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新课改之前,知识技能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于是,人们把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责任归结为是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也因此,新课改提出了“淡化知识技能”的理念。然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是依托于音乐创作、表现、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技能而存在的。以往我们孤立地传授知识技能,并且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这使得丰富而完整的音乐艺术变成了被肢解的、机械而枯燥的技艺训练,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便理所当然了。但是,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我们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而放弃知识技能教学,那么,音乐教学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变得空洞无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音乐教师在落实“淡化知识技能”理念的时候深感无所适从的原因。
    应该说,知识技能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不仅不能淡化,而且应该加强,应该更多地思考和探索如何改进知识技能教学。因为,经过12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到头来既不能唱也不能弹还不能跳,这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我们的音乐教育是成功的。
    那么,知识技能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改进呢?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在他们看来,音乐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尤其是演唱演奏技能,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也是音乐教育的头等大事,根本就不存在需要“淡化”的问题。于是,他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就专门设置了合唱和乐队等技能课程。其次,就我实地考察的教学情形看,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兴趣最浓,教学中教师并非一味地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而是让学生在演唱演奏活动中结合着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应该说,美国中小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是令人羡慕的,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能够优美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当我听了他们小学的音乐课之后,我对此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孩子们的歌唱水平就是在音乐课堂上“唱”出来的。
    其实,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并不注重教学设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给予学生表现、创作、享受音乐的机会,他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首先是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进行的音乐实践活动服务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而是以学生的喜爱为最高标准。他们的音乐课堂就是学生的卡拉OK厅,是孩子们的“超女”、“快男”舞台。他们的音乐课堂给我留下的最深切感受是:轻松、自由、愉悦。
    我们有必要将教材编写思维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和基层教师的建议。
    对比中美音乐教育,差别最大的应该是教学内容或教材。在美国,没有统一的音乐教科书,教学内容完全由音乐教师自主组织,这使得每个学校的音乐教学内容都不一样,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学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州制订的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等等。当教师充分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就不可能不喜欢他们的音乐课了。
    教材问题,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个瓶颈。如果说依然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那么学生对教材的不满意,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应该说,新课改之后,我们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离学生的期待还有相当的距离。反思我们的音乐教材编写模式,我认为,我们所遵循的一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编写思维,即教材编写专家认为重要的内容和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便编入教材,而到底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考虑得太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教材编写思维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学生自己最清楚,基层教师最清楚。另一方面,对于如何使用教材,我们的音乐教师还没有从观念上真正得到转变,许多教师依然固守着“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样一种观念,只知“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不能或不敢“变通教材”和“变活教材”,不能把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最新音乐成果及时并灵活地引进课堂,这也是学生不喜欢音乐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学美国的放弃统编教材呢?我认为不可以。这里面有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也有教育教学理念的原因,更有教师素养的原因。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之所以可以自组教材,除了教育体制的差异之外,特别要归功于美国“学以致用”的音乐教师教育。高校毕业生在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之前,已经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法、教学实习等方面都具备了很好的积累,打下了坚实的教学基础。
    由于自组教材,可以想象,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就必然在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里回响。流行音乐该不该进课堂,多少年来都是我国音乐教育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一度有人还把流行音乐视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洪水猛兽。虽然目前流行音乐已经被编入了教科书,我们的音乐课堂之门已经朝流行音乐打开了,但客观地说,这扇门依然开得很小。而在美国,与“超女”、“快男”同类的节目“美国偶像”这一青少年流行歌曲的演唱盛典,不仅没有受到音乐教师们的抵制,反而以此作为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典范,作为一条音乐鉴赏教学之新途。而流行音乐作品,无论在合唱课还是乐队课上,都被广泛采用。甚至小学低年级的唱歌课,演唱的也基本上是流行歌曲,儿歌往往只是作为音乐游戏活动而存在。这样的场景,若不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
    其实,许多音乐教师都深有体会:当我们的课堂上响起流行音乐的时候,当我们在其他教学内容中注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时候,当我们的学生用流行音乐的表达形式来表演与创造的时候,当我们引导学生鉴赏流行音乐的时候,我们的音乐课堂总是最活跃的,我们的学生总是最投入和最快乐的。为此,我们应该给予优秀的流行音乐以更多的宽容,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大门应该朝优秀流行音乐开得更宽一些。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地位并不乐观,许多学校不能开足音乐课,一些乡镇中小学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不管课程开设情形怎样,与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和期待相比,我们的音乐课堂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音乐,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抛弃某些传统观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让有限的音乐课堂带给学生无限的精神愉悦。(郭声健  )
    (《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郭声健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