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真实的世界里,刘慈欣与科幻几乎没有交集。单位的同事们大多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升迁,聊天的内容也大多是社会历史,或者股票和房地产。而在他们的眼中,科幻小说只是个不务正业的爱好,和其他人看球、钓鱼没什么太大不同,“只不过还能挣点钱而已”。 11月27日,当刘慈欣在成都签售自己的最新著作《三体Ⅲ》时,几百名粉丝在现场排起了长队。有人疯狂尖叫,还有人一口气买走了整整一箱。但就在前一天晚上,他却不敢告诉家人自己的行程。 刘慈欣拒绝了记者前往家中采访的请求,因为害怕在厂里造成不好的影响,也因为自己“没什么特点,过来看也看不出什么”:“我的样子啊,扔在人堆里就找不到了。” 一位科幻迷描述说,自己第一次见到刘慈欣时,看到他戴着眼镜,衣服朴素得让人记不清颜色,完全看不到那个思考深邃、文笔诗意的“神一样”的形象。生活中的一位朋友甚至觉得他很适合当间谍,因为合格的间谍就应该像他那样,不用的时候看不见,用的时候才拿起来——“就像一把扫把”。 这个被科幻迷们称作“大刘”的作家坚信,不会有人把目光投在自己身上。“我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和任何企业里搞技术的工程师都一样。”他说,“我不像诗人,没有那种鹤立鸡群的高雅气场。” 即便在科幻的圈子里,刘慈欣也并不是优雅含蓄的人。采访过的记者形容他“像80年代的大学生”,文质彬彬,说话却坦率直白。前任《科幻世界》杂志编辑唐风在一次科幻笔会上见到刘慈欣,“面容颇有风霜之色,眉头时常紧皱”。在之后的回忆文章中他写道:“(刘慈欣)虽然说话不多,却没少多少风头,我记得会上头一炮就是他开的……” 因为距离的原因,刘慈欣很少出现在科幻界的聚会中,跟读者的交流也少之又少。事实上,尽管在网络上号称自己是刘慈欣粉丝的“磁铁”为数众多,不过在真实的世界里,刘慈欣只会偶尔和附近地方的科幻迷坐在一起聊聊军事、写作,甚至聊聊股票行情,但几乎没有和什么读者建立长期的联系。 “我在文字里说了很多,在小说之外已经说不出什么来了。”讲到这些,他的语调变得严肃起来,“你应该用作品让读者认识你,而不是本人。” 大多数时候,刘慈欣只是呆在自己的单位里。这个偏僻的电厂地处山谷,“地势令火电厂的灰尘终日不去”,从这里到阳泉市还需要坐上一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 偏僻的生活与宏大的想象,这两者的矛盾让刘慈欣一度有一种“明显的人格分裂的感觉”。他活在现实的世界里,看着同事们顶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少往生活之外看上几眼;只有在深夜写作的时候,或者在参加科幻笔会的短暂时间里,他才能进入科幻的领域,看着充满理想主义的科幻作者们,徜徉在这个“空灵”的世界里。 他时常享受这种分裂的感觉:“现实生活像风筝一样牵着我,让我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做着平衡。”他曾经随着慰问团来到中越边境,亲眼目睹了交战、流血和死亡。这些复杂的经历都凝聚在他的作品里,并且帮助他“表现出浓厚的人性与责任感”。 另一些时候,这两个世界也会相互干扰。平常工作中的无聊会议,即使“根本不需要听”,他也没办法分心写作;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能从现实中抽身出来,进入自己的世界,在电脑前敲出两三千字。 即便作为作品最畅销的科幻作家,他的写作也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他的几部长篇小说获得了足够好的口碑,但他从中获得的收入,仍然完全无法和工资相比。 “如果有可能成为一个专职科幻作家,我当然愿意。”这个电力企业总工程师的语调中没有犹豫,“但是这一天会不会到来,我觉得还很难说。” 刘慈欣已经在科幻文学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刚刚发行的新书《三体Ⅲ》,首印数达到了四万册;但即使是这个“奇迹”,仍然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专职作家养家糊口。 他只能继续“分裂”下去。科幻和现实被他清晰地分开,并且尽力不让两者相互干扰。在工作中,他务实、努力,完全看不出科幻中理想主义的样子;而只有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他才会在冥想中塑造那个瑰丽的科幻世界。他笑着总结说:“这让我总有一种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中的奇妙感觉。” 在那个真实的世界里,他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一位慈祥的父亲。这里与科幻毫无关联:妻子几乎从不读他的文章,女儿也只爱看杨红樱的校园小说。他从没想过女儿会不会像自己这样写科幻:“无论科幻还是文学都那么边缘,谁会一脚踏到这儿来?” 而在那个绮丽而又独立的科幻小世界里,他写下大量的文字,流露出些许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情绪。在一部作品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其实,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条寻找家园的路……我不知道家园在哪里,所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找。” 这些情绪,他只能贴在自己的博客里,并且获得网络上那些科幻迷的回应。而在真实的世界中,这个备受赞誉的科幻作家和自己电厂的同事一样,关注着股票、房价,忙着处理自己因为写作而耽误的工作,并且心平气和地承认:“我都40多岁了,生活也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只有等到夜晚,女儿写完作业、上床睡觉之后,关上书房的门,他才能短暂进入自己的科幻世界。他努力描绘着那个令人心醉的情形:“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以想象为翼,让思想在寒冷的冬夜飞过万家灯火。” (记者 付雁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