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迷人的“蓬莱小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潘裕民 参加讨论

    余祯校长的新书《有一个叫“蓬莱小镇”的地方》(上海教育出版社)一经出版便广受专家与读者赞誉。全书由“梦想之地、星愿之所”“彩虹上散落的种子”“没有边界的梦想国度”“小镇大事”“镇里镇外的惊喜”“我们的‘巴学园’”六章组成,描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程案例和教育小故事,不仅文笔灵动、优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洋溢着一种浓烈的教育情怀。
    从整体上看,“蓬莱小镇”源于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校本拓展课程建设之构想,经过了校本拓展课程研究、基础型课程融合、学校课程结构变革三个阶段,已形成6大社区、40余门课程、1161个小镇民和90个大镇民参与体验的“大社会”,是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学习乐园。
    书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该校的办学思想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课程建设就是学校个性建设,也是学校特色建设。长期以来,蓬莱路第二小学始终围绕“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余祯校长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个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能很好地遵循集体共处的行为规则;而那些比较遵守集体行为规则的学生又表现得不够有自己的个性。如何培养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儿童是学校发展的新命题,也是校长与教师课程创新设计的新追求。
    在2012年一份全校学生问卷中,有一项数据引起了余祯校长的关注:近86%的学生表示社会实践活动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公园、游乐场,而是“星期八小镇”。“星期八小镇”是个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能够吸引我们的学生?
    带着几分好奇与疑问,余祯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实地参观与考察。考察发现:原来这“星期八小镇”是一个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模拟社区,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社会,可供他们尽情地体验、娱乐和交往,享受做大人的感觉。
    于是,余祯有了自己的思考:首先,在儿童世界中,参加角色模拟游戏是小学生热衷的活动。同时,从黄浦区教育局“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念出发,要求课程设计要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次,小镇给予了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模拟的小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紧密且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需求。再其次,在模拟社会活动中,儿童扮演的是成人的角色,他们必须自觉遵守小社会的相关约定才能继续参与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最好契机。
    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黄浦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余祯校长根据美国教育家杜威“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把象征微型社会的“小镇”概念搬进校园,以“蓬莱小镇”命名,开发一套框架体系较为完整、学生喜欢的校本拓展课程,让学校“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进而用课程改变学校,用课程引领教师,用课程培育学生。
    与“星期八小镇”不同的是,“蓬莱小镇”课程的设计不是简单的职业体验,而是旨在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自由钻研的探索环境和个性发展的生长空间,使学生在小镇的学习氛围和角色模拟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快乐。换言之,通过小镇课程在学校内打造一个微型社会,培养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子新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蓬莱小镇”课程的创意,在于它把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其中隐含着“蓬莱小镇”中的“镇民”即实际社会中的“公民”。通过小镇情境的营造,小小社会人角色的体验,使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认识和探究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近年来,“蓬莱小镇”已经成为上海基础教育界引人注目的风景。该校通过“蓬莱小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自由钻研的探索环境、与人交往的合作氛围和个性发展的生长空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经历,感受课程学习的快乐,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他们的学习与思维方式。
    应该说,本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蓬莱小镇”课程的阶段性成果,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些充满欢乐、幸福和爱的小镇故事中,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并悟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学校即社会,课程即生活。
    合上书卷,我们从学生乐在其中、乐不思蜀的笑脸中看到了“蓬莱小镇”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从书中我得到了一点重要启示:不能选择好走的路,只能走好选择的路,因为这世上本没有路。在这层意思上可以说,“蓬莱小镇”是该校在课程建设与探索中开辟出来的一条新路,并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作者潘裕民,系上海市易学进修学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1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