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乡,种下一棵阅读的树 冷玉斌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他酷爱读书,长期坚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教师阅读的推动者,自称是一个正在种着阅读之树的人。 有人说,一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的最珍贵的服务之一就是从一本书带往另一本书。对此,冷玉斌有着最大的认同:他开过童书讲堂,每周一次;也曾设法下载好的儿童影片,在班上和学生一起欣赏。2004年开始,他在自己的班上开始了儿童文学作品的介绍与导读。在大声朗读之外,他还尝试进行师生共读,然后围绕一本书展开讨论并撰写笔记,制作个人读书卡和读书小报。这些做法他始终在坚持着,数年下来,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他是“亲近母语”团队成员,参与编写《我的母语课》;他是“新经典·日日诵”团队成员,《日日诵》一套书惠及众人;他是“第一线”研修团队一员,参与项目影响了很多人的语文教学;他是“国培计划”北大项目组小语团队专家,撰文、培训、送教,为更多远方的乡村孩子送去一点因阅读而起的光亮…… 2008年,他在水乡兴化的一所乡镇中心校——安丰中心小学成立了“远流”读书会。2012年9月,他调至县郊的第二实验小学,又迅速组织成立了“成长”读书会。他为老师们选书、荐书,带着会员读书、分享、写作;他主办读书沙龙、举行读书分享会、请来专家开讲、利用网络论坛建起了读书专题帖、建立了读书QQ群等,在不间断地推动下,教师在阅读中的思考与发现,提升了他们的教学力,最终落实在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因为读书,因为读书而形成的学习风气,两所乡镇学校都产生了深层次的发展。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福禄贝尔)。他希望自己两者都是。他明白,在乡村,在这个时代,他所做的、所说的即使是徒劳,但在发生的那一刻,依然有它最深远的意义。于是他说,“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即使你不见得就能擦亮星星,但对于星星而言,这种被爱的温暖,还是可贵的”。 读向课程深处行 李怀源 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他研究“读整本书”理论,把传统教育与儿童阅读相结合,构建全学科阅读课程。 多年来,除了自己阅读,更多的是带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李怀源深刻体会到,阅读是思考的过程,会阅读才能会学习,阅读课程会让教阅读和学阅读变为可能。 李怀源一直关注传统教育中的读整本书,完成硕士论文《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发表《小学:当“国学”遇上“儿童文学”》《儿童阅读的断裂与超越》等文章,开始建立传统文化与儿童阅读的联系,希望能够在整合的基础上建立阅读课程。编写《叶圣陶谈阅读》一书,把叶圣陶阅读课程、阅读教材、阅读教学、阅读方法的相关文章进行筛选,为读者呈现系统的阅读思想。 用建设阅读课程的方式推动学校阅读,用教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读整本书。1998年7月起,在班级内推广阅读,从语文课中拿出时间作为自由阅读课。2002年7月起,在学校推广阅读,每班2课时自由阅读。2005年7月起,推广儿童文学阅读,每班2节阅读课,班级“同读一本书”,开展班级读书会。2008年7月起,把阅读推广到小学所有学科,进行全学科阅读。2014年7月起,主持编写《主题阅读课程纲要》《主题阅读课程方案》,把阅读课与戏剧课进行整合。参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主题阅读书目”研制,把图书分为“文学”“数学与科学”“人文与艺术”三类。主持编写《丁香娃娃奇遇记》,把清华附小100本必读书目,按照故事的形式放在一本书中,作为学生的导读书。 推广阅读,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推广阅读,需要书目,更需要课程。 一棵树走着走着就成了森林 罗怀海 四川省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16年来,他在教师、教研员、培训师、阅读推广人几个身份之间行走,一直致力于课外阅读的研究与推广。 罗怀海长期在贫困山区一线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充分了解贫困山区中学生阅读量严重缺失的现状。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他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实际,数易其稿,精心选编了中学生阅读读本《亲近文学》《亲近母语》《初中生群文阅读》,并申报立项《贫困山区初中生课外阅读实践与研究》《农村地区初中群文阅读的组元和教学实施策略》等市级课题,撰写的《加强人文阅读,促进精神成长》《初中群文阅读的教学实施策略》等论文获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科所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担任教研员后,他提出“一个语文教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的主张,在语文教师培训中大力倡导教师阅读,在教研活动中加大课外阅读分量。先后组织郎乡读书会、罗怀海群文阅读工作室、古蔺语文群,在骨干培训中增加课外阅读和群文阅读专题,在古蔺语文群和古蔺群文阅读群中推荐最新阅读书目,分享大量优秀文章。 另外,他在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作读书讲座,向参培教师推荐阅读《新教育》《不跪着教书》《静悄悄的课堂革命》等书;他执教过《海鸥之歌》《悬崖边的树》等数十节课外阅读公开课,在全县推出200余节课外阅读研究课,带动了全县中学语文教师的自主阅读,并通过他们把阅读的种子播散在山区孩子的心房,也培养了朱毅、梅艳、祝雪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他们热爱阅读、热爱语文、热爱教育,频频在省市县赛课中获奖,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 一棵树走着走着就成了森林,一群人走着走着就走成了风景。一个教研员的阅读推广,会引领一批热爱阅读的教师,进而改变一个区域的阅读生态。 读书是教师最优雅的姿态 穆耕森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校长。他认为,只有把培养真正的读者作为教育的永恒追求,才会有高品质的教育。 穆耕森酷爱读书,手不释卷,被业界同行赞为“儒雅校长”。2005年担任雨花台中学校长以来,他致力于建设“书香校园”,从各个维度激励师生读书。他认为,对于教师,阅读就是发展;对于学生,阅读就是成长;对于学校和校长,只有把培养真正的读者作为教育的永恒追求,才会有高品质的教育。 “雨花台中学读书报告会”是在他的倡导下举办并坚持下来,至今已举办了24届,有156位教师先后走上报告台。他常说:“读书,是教师最优雅的姿态”。他推行“教师读书,学校买单”。每年给每位教师发放400元读书券;设立了“阅读有奖”积分制,亲自去书店挑选书籍作为奖品发放给教师。每年还组织评选“十佳书香教师”“书香办公室”等。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制定高中生“阅读计划”,分年级规划阅读书目,每年举办“四月读书节”活动。他还为每间教室配备一组书架,给每位学生配备一个书柜,全校86间教室全部建立了“教室图书馆”。 穆耕森注重文化环境的锻造,把学校办成开放的“图书馆”。学校设立了校园读书角、公共阅读区,配备各种类型的流动书柜、书架,教学楼走廊上设有38台交互学习系统,实现纸质、电子图书的便捷阅读。他还将雨花台中学教师阅览室及露台改造成可以边读书边享受免费咖啡和水果的温暖书吧。 自2006年兼任雨花台区教育副局长、工委书记以来,他开始在全区教育系统大力推动读书计划。组织雨花区党员教师“千人万卷读书示范活动”,区内各校间推进“读书交流会”,组织“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年终评比和表彰“优秀读书团体和个人”。在他的倡导下,“校园读书报告会”已发展成为全区30所学校的共同品牌。 以“阅读为媒”创新家校合作模式 潘品瑛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教师。她以读书为切入点,将父母、孩子、教师集合在一起,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模式。 潘品瑛是一名常年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她希望自己像一滴小水滴,给予孩子成长的源泉。她以读书为切入点,将父母、孩子、教师以及社会贤达人士集合起来,搭建分享、互助、实践、成长的阅读平台,带领家长和学生一起共读经典书籍,开展亲子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儿童的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引导父母快乐育儿,提升父母的育儿智慧,实现教师、学生、父母共同成长,她用自己扎实而创新的实践,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模式。 2010年9月,潘品瑛成立了“小水滴成长俱乐部”。6年来,她利用周末时间,与班级、年级家长深入探讨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家庭教育的困惑,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儿童教育难题。她精心策划、主持“小水滴妈妈读书会”33场,引领父母边阅读、边学习;举办“小水滴班级读书会”9场,播撒阅读的种子;她坚持每周末举办“小水滴家庭读书会”,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幸福成长的理念;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将阅读与旅行、写作、戏剧、大自然相连结。 6年来,潘品瑛由带领一个班级的家长阅读到如今带领一个年段的家长共同阅读。2015年4月,她精心策划的“分享、互助、实践、成长”小水滴父母阅读季(一)吸引了年段家长的踊跃参与。今年4月,小水滴阅读季(二)正式启动,将开展为期5个月的精读活动,提升父母的育儿效能。 她还坚持每周三次语文早读课为学生们朗读绘本故事,鼓励学生每周五安静阅读课外书籍,每周一下午为学生朗读经典故事。她还在校内尝试阅读与戏剧、电影相结合,开设“阅读与儿童创作性戏剧”“阅读与电影”校本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