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科幻:看向未来的眼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李淼 参加讨论

    因为要撰写“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的科学知识解析部分,我将他的这些短篇小说重新读了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真的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刘慈欣毫无疑问是中国科幻界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三体》第一部获得了“雨果奖”,更因为他作品本身与众不同,即他能够用上最新的物理学知识,并且发挥他超越这些知识的想象力。
    我在读别人的作品的时候,时常觉得,将科幻色彩拿掉,就是一篇普通的言情小说,或者普通的玄幻小说,或者普通的网络小说。这么说,也许会得罪很多人,但是,我却必须说出我的真实感受。
    已经有很多人写了《三体》的解读,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三体》的优点,其实,所有这样优点都在刘慈欣过去的作品中出现过,只是因为我们还不完全了解,而原因是这些作品的影响远远低于《三体》。
    就故事的宏大性来说,“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中就有《人和吞食者》《诗云》《坍缩》《山》《梦之海》《微观尽头》;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想象,有《信使》《坍缩》《命运》《纤维》;关于文明的可能,有《诗云》《乡村教师》《白垩纪往事》《山》《人和吞食者》《微纪元》;关于文明的核心——爱,则是第五册的主要内容。
    刘慈欣作品的统一特点是想象力的奇诡,而他又能够做到思维发散,不局限于一个题材,不局限于科学划定的边界——同时没有走向奇幻和玄幻。讲故事是他的特长,而写人物可能是他的短处。刘慈欣不是不知道他的短处,他自觉地认为,人物在科幻小说中只是承载体,没有故事本身和故事指出的种种“未来可能性”更重要。
    这些种种未来可能性也许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为真正的未来,预言并不是科幻的目的,启发想象也许是科幻目的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呢?我觉得是让我们为未来做好最好和最坏的准备。最后,科幻小说当然是茶余饭后最有价值的消遣之一。(李淼 作者系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7日第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