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让倾听成为进步的阶梯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魏进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让倾听成为进步的阶梯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最近,我一直在细细研读余文森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中的第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是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角度来谈有效教学的一本书。本书系统阐述和分析了有效教学的各种策略。在各种教学策略中,“倾听的技能”给我的印象最深,尤其是在“倾听受教育者的课堂诉说”中的一个案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案例是这样的:有位老师在讲平面图形的复习课时,可见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的一道题:有一个圆的面积正好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已知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_?老师说:根据以上条件,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各小组同学信心十足,合作探究的气氛非常浓。生1:我会算圆的半径,算式是···师说:讲得非常好,接着说。生2:我会算圆的面积,算式是···生3:我会算长方形的长,算式是···生4:我还会算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这道题···生5:反映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师:你能具体说说吗?生6:···(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为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根据以上条件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教师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讨论、答问及思考过程等,引领学生彼此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在倾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空间。无疑,这节被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打断几次的课是精彩的,是被学生喜欢的,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老师的鼓励中油然而生,听众的脑神经也被兴奋一次次的刺激,学生在愉悦中不由自主的开阔了眼界,获得了知识,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从而也进一步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因此,我想到了我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我会不耐烦地打断学生兴致勃勃的观点表达,就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时间,在小组活动中对些后进生缺乏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词不达意。没有倾听,就没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没有活力,没有了活力,教育或教学中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空谈。
    我们都是在倾听中受到教育,在倾听中进步。课堂中,我喜欢利用小组教学,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发挥组员在小组中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我把学生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对子,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让勇敢的孩子在人前大胆的表现自己···但是由于这个教学方法还在试验阶段,有理论的支撑,却缺乏实践的经验,好多时候,还停留在形式上,教学时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呈现上还不太明显,因此实践活动还在摸索阶段。课堂上,活动中,我还是多喜欢用自己的嘴,而少用了自己的耳,几乎不用我的腿。好多的时候,我不能走进各个小组去聆听孩子们的内在生命尊严,不能多花点时间去倾听学生们的欲望和需求,不能倾听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不能倾听到学生的差异和区别,不能倾听仔细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就做不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不能给学生保持高度兴趣的动力。日本的佐藤学先生说:“倾听比发言更加重要”;林高明老师在2007年《生活教育》中写过《倾听学生思维的创意》的文章;还有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用耳朵来摄取信息的方式,他不仅仅需要耳朵来听学生的演说,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专注。老师不能把学生仅仅作为教育对象来接纳,而是把学生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蹲下来饶有兴趣的倾听,才能学会接纳才会体现平等。只有了真正的平等,学生才能体会到真诚的尊重,只有了真正的尊重,学生在学习中在活动中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自然而然的获得进步。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学会认真的倾听,学会理解和认同,而且还要适当地做出回应。老师通过不同方式的回应,表达对学生观点的认可,通过学生的语言重组和总结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层层的追问达到是生的互动,师生教学上、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成人和孩子的教学相长。(作者系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中心中学  魏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