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年代剧的兴衰与重启——从沙溢主演的电视剧《平凡岁月》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曾于里 参加讨论


    
    图为电视剧《平凡岁月》剧照
    《那年花开月正圆》 的热闹,让同期的电视剧显得有些“落寞”,比如刚刚收官,由沙溢、徐梵溪主演的年代剧 《李大宝的平凡岁月》 (又称《平凡岁月》)。虽然该剧口碑尚可、收视率到后面也慢慢升高,但与 《那年花开》 相比,不是一个量级的。
    《平凡岁月》 的不叫座,其实正是年代剧当下处境的一个缩影。那么,究竟何为年代剧? 这几年来,年代剧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起伏?
    年代剧是关于家族与个体在历史、在时代洪流下的叙事
    《平凡岁月》 以“我”为画外音,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我”的父母的爱情故事。
    按照“传统”的定义,《平凡岁月》 并不被纳入年代剧的范畴。这是因为年代剧是一个颇为年轻的电视剧类型,关于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变动之中,学界也没有进行过比较权威的界定。2000年 《大宅门》 热播,并带动了一系列以清末至民国为背景的电视剧的出现。有展现动荡岁月里家族命运的家族题材,如《闯关东》 《范府大院》 《中国往事》 《血色残阳》 等;有展现晚清之后工商业发展的商贾题材,如 《乔家大院》 《大染坊》 《大瓷商》 《大清药王》 等。这个时候,年代剧这一类型才被学界重视起来,被普遍认为偏重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到解放战争初期故事的电视剧,以家族的兴衰更替映照时代的风云变幻。
    但随着电视剧创作的不断实践,在2010年以后,也密集出现了不少以1949年后到上世纪90年代乃至新世纪初期为背景的电视剧,比如 《父母爱情》 《娘要嫁人》 《生命中的好日子》。虽然早在2000年前后就出现了《一年又一年》 等反映改革开放以后生活的电视剧,但当时以 《大宅门》 为代表的“宅门戏”正火热,因此这一支脉并未形成很大的气候。《父母爱情》 等热播后,年代剧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动,比如不少评论者在评述 《父母爱情》 《娘要嫁人》 时,都将其归入年代剧这一类型中。年代剧的时代背景由此得到延展,往往以顺时的线性结构,描绘一个或几个家族/家庭在中国近百多年的时间里某几个重大时间节点上的兴衰枯荣。总之,年代剧是关于家族与个体在历史、在时代洪流下的叙事。
    作为一种类型剧,年代剧也具备了某些基本规律和特征,其最核心关键词是三个:历史、家族、个人。
    首先是历史。年代剧普遍以历史的演变发展为时间轴,使作品的主要内容与史实的基本轨迹大体保持一致。比如 《闯关东》 反映的就是从1904年前后到“九·一八”事变前后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
    第二个关键词是家族/家庭。“家国同构”是年代剧常见的叙事策略,将人物、事件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将个体的、家族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由此将个体的“小我”升华到体现国家、时代的“大我”,反映的是一种朴素的民族情怀与爱国情怀。比如 《大宅门》 里的白景琦、《乔家大院》 中的乔致庸、《大染坊》 中的陈寿亭、《闯关东》 中的朱开山父子,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许多观众为之动容。
    历史、家族/家庭,最终回归到个人。如果说以1949年前为背景的年代剧,更多地是以家族的兴衰为落脚点,那么以1949年以来为背景的年代剧,更多聚焦的是平凡家庭中的平凡人物。比如 《父母爱情》 的主角江德福与安杰在1950年代相识相遇,之后生儿育女,驻岛生活,乔迁新居,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凸显的是一对平凡夫妻不平凡的爱情。同样的,《平凡岁月》 虽以1980年代的社会发展变迁为背景,但主要讲述的还是“我”的父母的爱情故事。
    在IP热的语境下,能否重新唤起观众对于年代剧的热爱
    《大宅门》 《闯关东》 《父母爱情》 是年代剧发展的三个波峰。近年来,尽管也出现了不少年代剧,但无论声势还是反响都远不及从前,可以说进入了波谷。何以至此?
    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冲击。2014年开始,IP成为影视圈的热门概念,网络小说中的热门IP遭到疯抢。而热门IP的类型主要是古装、仙侠、武侠、职场、言情等,年代剧凤毛麟角。其他类型的网络小说可以架空历史、胡编乱造,但年代剧以历史为叙事前提,“大事不虚”,绝大多数网络写手根本驾驭不来,因此这一类型的网络小说非常少。从2014年至今,虽然不少IP扑街,但IP热度不减,电视荧屏被IP挤占,年代剧的生存空间逼仄。
    另一方面则是年代剧本身的创作呈现出雷同化、同质化等问题。作为一种类型剧,年代剧虽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故事情节、人物设置都遵循一个样板。但《大宅门》 之后,换个商行、换个家族,就是另一个“宅门戏”;《闯关东》 之后,改个地域,改个家族,就可以闯其他地方了。至于以当代为背景的年代剧,不少都是以“父母爱情”为切入口,通过父母的身份冲突展现矛盾,《父母爱情》是如此,《平凡岁月》 也是如此,给观众的感觉是套路陈旧、审美陈旧。另外,在不少此类剧中,年代背景往往被“虚化”了,比如 《平凡岁月》 虽有年代背景,但年代剧的那种特有的时代变迁感却非常稀少,将它归类到家庭剧、生活剧也未尝不可。
    从这个角度看,年代剧的落寞,既是年代剧创作进入瓶颈的结果,也是电视圈不少人迈入“IP热”、淡漠艺术追求、急功近利的一个缩影。
    毫无疑问,年代剧具有其独特的审美性和感染力。史诗品格、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大起大落的人物命运、“家国同构”的叙事策略……这既造就了一批审美价值很高的年代剧,过去岁月里的风物也能满足观众的怀旧情绪,并且年代剧能够唤起观众集体的对于历史、民族和国家的一种认同感。跌宕起伏的岁月变迁、国家的命运、时代的洪流,让观众深切感到,有国才有家,今时今日的一切幸福生活其实来之不易。而虽然大历史面前的家族和个人是如此渺小,但正是无数平凡人对于美好时代和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的坚守和奋斗,推动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年代剧其实具有温暖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的特殊功能,它是不可或缺的电视剧类型。
    问题的难度在于,在当下“IP热”的语境下,该如何重新唤起观众对于年代剧的热爱? 就创作者而言,应对外部冲击之前,或许得先处理好自身的创作瓶颈。毕竟,内容才是硬道理。不消说,《大宅门》 《闯关东》之后,艺术成就与之相等的年代剧凤毛麟角。该如何在守住年代剧的特色基础上,为年代剧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是摆在创作者面前最迫切的问题。(作者为文艺评论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