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海报 2016年、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存在于人们的普遍预测之外,最近热映的《战狼2》票房达到40多亿元,高高窜起,电影创作和电影工业体系正在发生改变,电影银幕数达4.5万块,电影市场充满着巨大的能量和多样性。相比较其他各国,中国电影在市场意义上的制度优势日益突显,也就是国有化与市场性结合的作用日益突显。这是充满启发意味的空间,为理解和把握当下电影的发展,并进而思考关于电影意义的寻找等议题,是有意义的。 一 过去20年,无论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还是电影,都是以别人很难复制的神速发展。现在,西方国家经历的恐怖袭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集;难民问题、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福利危机等,已经形成了西方社会的重大问题,而且成为世界不安全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西方中心论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在迅速崛起,好莱坞过去看不上中国电影市场,不把中国电影当成合作拍摄伙伴,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 中国高效率的政经体制可以大幅缩短电影市场建设的时间,基础设施,也为本土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氛围和前提条件。与欧洲相比,电影政策、市场环境和放映且不论,仅以创作上的支持而言,我们国家高得多。中国国家电影奖励和资助有多个路径与项目机制,在已完成的影片以及发行放映上,就包括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奖励或资助两项,力度颇大。试将过去的中国电影和强调、施行电影市场经济优越性的当下电影,两相对照,就可以理解为何我们有底气说,现在可以去主动破除电影发展上的西方中心叙事了。电影,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普遍的一种大众娱乐和文化生活。建设国家电影文化中心,为我们这个电影的黄金时代留下标志,颇为重要。 中国电影从国有化到重新进入市场,以至走向世界,这实际上是中国电影得以快速发展,由民族电影向世界电影转型的独门秘诀。 二 中国电影成果丰硕,许多电影人、制片、投资家在电影产业占据重要话语权,电影生态发生了新的突破和改变;国产片的内涵得以延展与更新,中外电影合作态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6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国产电影艺术和思想力有待成熟,但它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就国家电影资金专项资助而言,2018年至2020年的放映成绩突出的优秀国产影片项目,在3年的时间里,每年大约获得资助1.1亿元,资助的项目分三大块:优秀国产电影放映、艺术电影发行放映、支持国产电影走出去。 还不能不看到,“一带一路”对于中国来说,是跨界融合补结构性短板的好机遇,是增强新民族国家电影主体意识和位置的重要提振点。 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文化传播很难坚守国家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在交融、消解并行不断有新的突破和进展过程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可谓至关重要。电影跨国文化交流中遭遇的问题同样是“文化壁垒”和“文化折扣”现象。在全球化的裹挟之下,电影市场、资本的跨境流动与扩张和对境外电影工业的仿制,如何用行动践行,重绘世界电影的版图,进而重构中国电影的分享机制? 三 第一,从电影业态发展来看,深入开展文化领域的对话合作,拉近电影传播与市场竞争覆盖地文化之间的距离,树立平等原则,秉持宽容态度,让交融和合作更加坚实。 选择将民族电影的发展纳入到某种共同体的框架下,与区域电影结盟,寻求市场、文化的互利共通与美学选择的新形式。但是它一没有稳定的利益联系与保证;二会与创作上的多样性与自由发展相悖。 第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工业悄然发生改变,在学习好莱坞电影的工业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融合本土文化的趋向风生水起。建立以本土受众为支撑、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思想为中心的路径,研究根植于西方文明的外国电影和受众,兼顾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全球观众所存在的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和审美习惯的差异情况,研究、掌握、采取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之有效的故事讲述方式、叙事规则,同时,努力以艺术与文化结合的形式,打破电影传播的障碍以至禁忌。通过电影影像主流实践,实现中国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表达,打破阻隔在国家文化之间的影响线,值得期待。 但是,电影创作的多重矛盾和市场紧张关系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重视并切实解决,才可能透过表面现象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据了解,从2018年至2020年,政府电影管理机构,要对艺术电影发行放映进行补贴,每年2000万元。计划每年选100部,这是多大的推动! 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企业联手,稳扎稳打,将电影放映分众化、呼唤多年的艺术电影放映做了具体的实施。艺术片、纪录片,现在和将来,会越来越有地方进行选择性分众式地去观赏了。 第三,在中外合作,包括和亚洲国家合作中,可以寻求市场的共赢,在找到文化最大公约数的同时,反向性地建立以亚洲电影、“一带一路”并进而扩大到世界电影市场为导向的创作体系、市场化策略与传播规则。用国际化的叙事手法表达本土文化,将中国人民真挚的情感诉求,真实的生活风貌呈现在他国观众眼前。于一般观众而言,本国民族文化之外的文化传递是新鲜且模式性的,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观众理解他国电影中的文化符号有难逾越的鸿沟,了解输入国的历史、人物、民俗等生活状态和叙事逻辑,以解决电影受众与电影创作者之间信息传递不对等问题,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推进海外拓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鼓励。2014年,为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创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期冀以电影为纽带,推动各国间的文化互动对话,承续丝路精神与文化。国家电影机构近年来对丝路电影节有扶持的政策,同时也有一定投入,而对其他电影节等也有支持。此外,近几年每年国产电影海外票房约20亿元,国家专项资金拿出2000万元给予支持、资助,按海外票房的1%给奖励和补助。 第四,“一带一路”使中国电影通过一个新的领域与路径进入亚洲电影、世界电影舞台。人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随着全球化态势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包括中国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化产生发展与延拓业已勾画出新的蓝图,现阶段需要的是中国电影人合力并举。 “一带一路”横亘亚非欧三大洲,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与中国的电影合作也趋于密切,在这样的合作中,需要有一种学习意识、文化意识与结盟意识。依托“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跨国合拍、投资、拍摄以及主创合作方面彰显出巨大的潜力,也为塑造中国及沿线国家的形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技术与媒介理论在全球范围内是相对一致的,文化的呈现却是多彩缤纷的,中国的文化属性与民族性格与各国不尽相同,这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点,也是难点。开拓国际视阈,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电影产业交往格局,为中国电影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获取新的历史维度和真实理念,这样的视野与方式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