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生动诠释出人民军队的根和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晚报 朱继东 参加讨论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制作推出6集大型系列纪录片《你从井冈山走来》上周在北京卫视每晚播出,通过从史料中梳理出了36个具有典型性且内容饱满的真实故事,这部生动诠释人民军队根和魂的电视片,让大家在感动中重温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历程,深刻地领悟到并永远牢记人民军队的根和魂。
    认真看完6集大型系列纪录片《你从井冈山走来》,你一定会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真正建立是在井冈山时期,是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失败之后才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没有三湾改编的关键性转变,没有井冈山上的一次次纠偏,没有古田会议的历史性巨变,就无法真正回答好人民军队“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这一重要命题,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就难以真正实现。
    纪录片第一集《擎枪易帜》以“莲花一支枪”的故事拉开帷幕,故事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发人深省。莲花农民赤卫队中队长贺国庆牺牲了两位亲人、自己也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这支“俄国造”,不仅是抗争的火种,也是革命的希望。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大开杀戒,短短一年之间,五万四千多名共产党员仅剩一万,其中被杀害多达两万六千多人,同时更有三十多万革命群众惨遭毒手。鲜血让不少共产党人开始清醒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选择,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等就是实践的开始,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湾改编,虽然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但却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仅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毛泽东很严肃地宣布,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要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小组,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全军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在部队内实行民主制度,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而这些举措,都是他靠脚板实践,靠头脑思考,探寻出来的成果。这些内容,都在第二集《改编上山》中得到了精彩呈现。当然,还有朱德、陈毅在赣南对部队开始了一系列改造工作——“天心圩整顿”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大余整编”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党的领导;“上堡整训”严肃军纪,实施军训,史称“赣南三整”。
    在几经波折之后,1929年12月28日、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暨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这是第六集《铸魂归心》讲述的重点。在经过激烈斗争之后,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终于在古田会议上得到明确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对红军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得以确立,明确要求红军中必须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反对以任何借口来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随着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得以明确,尤其是红四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得以纠正,涉及党的组织、党内教育、红军宣传工作、士兵政治训练等八个决议案一致通过,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准则得以确立。罗荣桓元帅说得好:“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后,我军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定型了。”
    《你从井冈山上来》以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建军根本宗旨的萌芽、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让生于新时代的我们对此有了更加生动和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拥护这一宗旨。做好群众工作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三集《凝沙聚力》中,1927年11月,刚刚在井冈山取得立脚点的工农革命军打下茶陵县城,率队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陈浩竟然吃喝嫖赌、花天酒地起来。处决陈浩等人后,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革命军应需担负起三大任务:一、打仗消灭敌人;二、打土豪筹款子;三、做群众工作。这三大任务,把工农革命军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军队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的理念,正是源于当初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是对井冈山时期优良革命传统的很好继承。
    这部纪录片邀请到22位开国将帅和革命先烈的后代们担任“特邀讲述人”,在摄制组搭建起的列宁室、纪念碑、湘赣农家等复原场景中,面对镜头讲述着发生在他们祖辈或父辈身上的故事,使得这部“革命新史诗”更加可信、感人。如陈毅安烈士的长孙陈正烈讲述了他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让今天的很多年轻人也为之动容、流泪。虽然革命时期的爱情很少能够见面,但只能通过鸿雁传书来倾吐情愫的革命者的情书是我们今天难得的人生教材。在给恋人李志强的情书中,身为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黄埔四期生陈毅安不仅坦言他还有另外一个外国恋人——马克思,而且在北伐前夕给李志强的“爱字19号”的信中立下了这样的誓言:创造世界的工农们,鬼气沉沉的黑暗世界。我们赶快地团结呀!要用我们赤色的血,染他个光辉灿烂。
    革命者不仅有崇高的信仰,也有着丰富的感情。1927年5月,就在中共五大刚刚闭幕后的第二天,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第三团第三营七连党代表陈毅安在一个拆开的信封背面给恋人李志强写了一封长信,心中倾诉了相思之苦:“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别离的悲哀。”但共产党人更深知革命者不可缠绵于儿女情长,陈毅安在信中抒发的革命豪情是那么自然:“思前想后,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到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的新社会,这个时候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
    最终,革命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包括自己的爱情。1931年3月,当李志强又接到了陈毅安的传书,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让她欣喜若狂。但当把信封拆开,瞬间五内俱焚。信封里,只有两张空白的信纸。而这是陈毅安在参加大革命时就与她的约定:如果牺牲了,就会托人寄回一封无字信。
    《你从井冈山上来》不仅让很多年长者、中年人被深深感动,不少年轻人也追着看。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其制作团队几乎都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和当年井冈山上的革命者可以称得上是“跨越时空的同龄人”,这种“同龄”也让制作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革命者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却一直胸怀天下,而同样年龄的我们呢?在这种极大震撼之后,他们展现的故事也感动了更多人,有血有肉的革命故事极大激发了年轻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情,这也是不少观众被这部纪录片称为“革命新史诗”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