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王立宪:带着深情与忧思去写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立宪 参加讨论


    诗歌与现实,这并不是多么新颖的话题,以往我们已经谈了很多,但这一话题现在很有谈的必要。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现实这个词的两个意思: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二是指合于客观情况。现实包括过去到现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在有些人看来,对现实的理解更偏重于“现时”的客观存在。
    表现当下的客观存在,这当然是诗歌的重要任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如何表现当下。对当下的表现不能跟风,不能头脑发热地盲目表达,诗人应以最大的理智显示真正诗歌的存在,彰显诗歌的价值。
    关注当下,一定要写得好,而这一点恰恰比较难,因为文学是需要沉淀的艺术。诗歌正视现实从来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以丑恶现象来吸引人的眼球,定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诗歌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写。诗歌中如果没有美,如果没有诗人的沉思,如果没有在现实尺度上的精准把握,那还能称得上诗吗?
    有些表现当下的诗歌,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还是诗歌观念的问题,还是在诗歌写作中没有加入创造的“活性剂”,没有按艺术规律行事。表现当下的尺度还是靠艺术规律,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所以,诗人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所谓真实的呈现,都应该让诗人的思想起作用,都应该以感人为前提。现在非诗的东西并不少,这严重影响了诗歌的声誉。
    表现当下,一定要深入人心,不管是自然还是社会,不管是诗人自己还是其他人,不管是喜悦还是忧伤,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和友情,都应寻求最佳的表现方式。比方说,诗人如何写人苦难的命运?任何时候都会有苦难,诗歌当然不能回避苦难,但不是说苦难本身就是诗。我们看到有些表现苦难的诗,还是靠事的特殊来吸引读者的注意,而语言并无特殊之处,表现力很差,诗性的东西太少。
    其实,已有不少内行人说过,诗歌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的问题,这是新诗发展历程的经验之谈,具有警醒意义。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保持距离并不是指对现实的漠然,而是指用理智来确定是否可写和如何来写。无论是现在还是从前的客观存在,都需要诗人的静思,而不是盲目地来表现。一般认为遥远的岁月与我们的距离远了,似乎可以随意表现,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照样是不可以写到诗里的。诗歌现实尺度的把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现实的尺度上衡量诗歌,就要求诗歌回归到艺术的本位上。艾青在《诗论》中谈到,有人批评抗战诗歌忽视艺术性,但其实抗战诗歌有很多优秀之作,比如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穆旦的《赞美》等,都是现代诗歌的典范之作。
    艾青由雪、鸟、黎明而引发的情感具有一种独特而普遍的意义,有着对民族命运和对民族之爱的大思考,极富感染力。《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雪的情境中展开诗意,将寒冷和苦难作为诗歌表达的中心,又在结尾寄寓“温暖”的内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的复唱,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我爱这土地》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起笔,表达了对土地命运的深刻感知,表达了与土地生死相依的情感,其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都成了“鸟”歌唱的内容,都是诗人对民族命运和民族感情的深刻认知,“鸟”的深情就是诗人赤子的深情。《黎明的通知》以“黎明”对“诗人”说话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美好的希望,诗歌极富场景感,那么多生活化的细节使全诗充溢着美好的氛围。对美好的展望来自于诗人对一个民族命运的深刻认识,是拳拳之心的动情表达。穆旦《赞美》一诗中多个意象的使用,使诗歌情感的表达找到了最好的负载,意蕴深远。诗歌表达了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的深刻体味,诗中所表达的“拥抱”情感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复唱,都突显出诗人的情感律动,十分感人。
    在现实的尺度上衡量诗歌,就要求诗歌以诗人真切的生命体验为前提。这种真切的生命体验应包孕着对美的憧憬与热爱,包孕着灵魂的正气和生命的痛感,包孕着充盈的感染力。那些看似豪迈实则装腔作势的东西不是诗人真切的生命体验,那些注重华丽包装实则空空如也的东西不是诗人的生命体验,那些飘飘忽忽缺少“根性话语”的东西不是诗人的生命体验,那些以流行语为时髦的表达不是诗人的生命体验,那些刻意迎合的东西也不是诗人的生命体验。
    在现实的尺度上衡量诗歌,就要求诗人的诗歌要体现出对中国新诗发展经验的良好借鉴,体现出对新诗发展中的教训的深刻记取。如果做不到这样,如何谈得上新诗的发展呢?
    在现实的尺度上衡量诗歌,就要求我们的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中汲取营养,不断壮大自己诗歌的羽翼。比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思乡主题。由于古代交通和通信不发达,那种遥远的思乡之痛就是现实,而今天那些远离家乡的打工者,他们在外有着太多的不容易。看看那些以各种方式回家过年的大军,我们就知道,在家的意义上古人与我们是相通的。这样的现实倒是可以写一写的。外国诗歌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它的真实,它的批判精神。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都有自己的现实表达,而我们要学习的是那些最能感动我们的质素,是那些表达的独特性。走进那些经典之作,我们深味了语言夺人的力量。遗憾的是,不少写诗的人总是一首接一首地写,疏于向中国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学习,视野狭窄,功底不深,自然写不出扎实的东西。诗人对诗歌的虔敬,不在于写出了多少诗,而在于写出质量上乘的诗,在于写出富于创造意味的诗,注重诗歌的打磨,让每个文字都成为诗人灵魂的雕像。学习不是模仿,它是激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在创造的意义上完成每一首诗的创作。
    现在无论是纸媒,还是诗歌网、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等,都可看到大量的诗歌作品,数量可谓空前。除了作品,还常配发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的评论是否准确姑且不论,单就诗歌作品而言,质量上乘的实在不多。写诗的人应该知道,作品本身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真正的诗人,最重要的是把诗写好。浮躁和热闹是诗坛的幼稚病,唯有以认真求索的态度写诗,才有诗歌的希望。现在能够沉下心来写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真正的诗人总能经得住生活的考验,在俗世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无愧于自己内心的诗。
    在现实的尺度上衡量诗歌,就要求我们的诗人在关注中倾听心灵的微语,在温暖中莫忘别人的寒凉,在痛苦中不忘美好的召唤,用灵魂的善意观照生活,用爱的深情去感动无数的心灵,用高尚的忧思审视世界。
    我们赶上了祖国改革发展的好时代,越是在这样的年代里,越是要彰显诗歌的价值,越是要充分显示诗人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充分显示诗人的生命担当。回味遥远,是在观照当下;面对当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
    诗歌中的现实是诗人沉思的结果,是感情与理智留下来的真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