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87版《红楼梦》为何成为经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文化报 赵凤兰 参加讨论


    一部剧要走多远的路,才能被称为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用30年的岁月沉淀诠释了艺术精品永不衰退的生命力和恒久的精神价值。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相对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一群“红楼梦中人”怀揣着对艺术的虔诚和对经典的敬畏,用慢工出细活的沉稳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同曹雪芹的书本耳鬓厮磨谈恋爱,终于首次以长篇连续剧的形式全景式呈现了曹翁原著的全貌。许多没有读过曹雪芹原作的观众都是通过这部电视剧了解了《红楼梦》。30年过去了,观众很难再等到能霸屏长达30年、被重播千余次的作品,很多作品火上一阵也就过了,而像87版《红楼梦》这样能够余音绕梁三十载的作品的确堪称异数。
    为一部电视剧专门创作大量歌曲、定向培养演员、建造大观园仿古园林、设计2700套戏服,这在今天看来是一种奢侈。但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用心做剧的真诚与质朴,才成就了这部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价值和分量。可以说,87版电视剧《红楼梦》是编创人员耗费数年心力精心结出的“硕果”,是理想主义的纯真年代奏出的凯歌。在那个不流行炒作、不追慕浮华的年代,想要成就一部精品,艺术工作者除了靠恒心笃定和赤子之心来创造价值外,别无捷径。为了审慎对待这部经典名著,导演王扶林老老实实读了一年的书,作曲家王立平用四年半的时间呕心沥血创作了14首红楼组曲,三位编剧“钻到”原著里研究每一个故事,同时还成立了庞大的红学顾问团,大海捞针从全国海选演员,就连服装道具美工都精美而逼真,处处用心到位,每个人物乃至一花一草,都不落空,从中看不到任何粗制滥造的迹象。正是这些罕见的拍摄方式,让这部经典电视剧的精致和深邃即使在影像技术发达的今天也难以被复制。
    在有些人看来,87版《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那个年代电视剧的匮乏和精神文化的奇缺所致,人们对它的怀念就像过年的饭桌上,父母回味小时候吃的年猪。不可否认,当年87版《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的局面与它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精神文化的匮乏有关,但它在观众心中作为艺术精品的地位和价值却毋庸置疑。尽管它甫一问世毁誉参半,之后《红楼梦》也相继被各种不同的版本演绎过多次,但始终没有哪一部作品盖过87版《红楼梦》的光芒,它以其自身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在影视界独树一帜,成为一流的文学经典与一流的影视剧成功结合的典范。
    对于30年后的今天来说,纪念经典不仅仅是怀旧,更是对87版《红楼梦》制作团队的致敬。忠实于原著改编的优秀电视剧还会有,但像87版《红楼梦》那样精心描摹一个时代情怀的作品就不容易拍出。尽管我们已不具备五年安心做一部戏的氛围,也不可能再回到往日的纯真年代,但我们依然要怀念它,怀念老一辈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敬畏之心、专注之情,以及他们严谨朴实的作风与做人做事的诚意。尤其在市场经济和快餐文化的今天,一部分文艺工作者的心态越来越浮躁,汲汲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商业价值。87版《红楼梦》的创作者身上所蕴含的对艺术的理想主义情怀是当下文艺人的稀缺品质。正如《红楼梦》中鸳鸯的扮演者郑铮在30年聚会的寄语中所言:30年过去了,在流逝的时间中我越发觉得,透着青涩与瑕疵的朴素与真挚,好过张扬着浮华矫情的平庸。
    在浮华的年代细细打磨一部剧,我们称之为“业界良心”。良心剧是相对于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的平庸之作和应景之作而言的。当下出品的各类影视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但拨开流量看质量,具有较高艺术成色和品相的精绝之作的数量仍十分有限。有些电视剧俨然成了注了水的裹脚布,投资越做越大、篇幅越来越长,可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呈高开低走之势。这些创作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影视剧生产纯粹看成了一门生意,将较大份额的投资经费都浪费在流量明星身上,从而无法保证一部作品拉长战线、精雕细琢的后期供养。而艺术一旦堕落为纯商品,让投机心和功利性占了上风,文艺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也就大打折扣。所幸的是,在浮躁的大环境下,仍有一些才华横溢、有艺术良知的创作班底,发扬87版《红楼梦》的精神,在倾力创作一些良心剧,这些剧在选角上完全配合人设,一切为故事服务,没有演员大于剧情的情况发生,他们执着地用诚意收获观众的敬意,也因此令人过目难忘。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从来不玩虚的。所谓经典,是它在某一刻以某种方式撞击了你的心灵,然后不可复制。它的产生,无不是心血、热情、兴趣、执著的体现,是耐心、用心、尽心、细心、匠心酿造的果实,是编创人员呕心沥血、含辛茹苦的浇灌。搞文艺创作像是一场“文化苦旅”,每一件艺术精品都离不开创作者用心地呵护和精雕细琢地打磨,它既需要构思精妙的文本,曲折有深度的剧情,也需要出色细致的表演,精良的后期制作。精品、经典必然是“走心”之作,那些片面迎合市场、只求商业利润和感官娱乐、仅靠包装和炒作取胜的作品终将昙花一现,只有那些真正发自创作者内心原发性冲动,具有人文内涵、艺术质感和审美神圣性、超越性的作品才能长存于世,并且愈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愈是显现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87版《红楼梦》是理想主义的80年代奏出的凯歌,但它对当下文艺创作的典范意义和镜鉴价值却不容忽视。今天我们纪念它,既是怀念写书人的情怀、拍剧人的真诚,更是找回初心、创造新经典的呐喊,它用30年的岁月沉淀告诉我们,时光打不败经典,只有以匠心守护纯洁的文艺,才能最终抵达经典的彼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