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问我,现在的小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是太边缘化了?似乎纯粹的文学,越来越虚弱无力了。 我的回答是,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回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在八十年代文学具有的代言人的性质在今天几乎消失了,作家甚至只是代表他自己。为什么要让文学承担过多的东西?当代文学不仅没有虚弱无力,相反呈现了接近真正繁荣的时期。 今天的当代文学,呈现了非常丰富的多元景观,各种各样的美学圈相交、相切甚至是相离,这都是文学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面貌。而且,我们的一些作家,通过自己这二十年的写作探索,已经和西方几个大的语种的文学,比如法语、西班牙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文学的水平拉近了距离,我们当代一些优秀的中年作家即使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的话,其创作的水平,也丝毫不亚于同年龄的其他国家的作家。 现在的作家分化得也十分厉害,有作协养着的一些作家,也有自由撰稿人,有为影视剧写作的专业枪手,也有靠写广告词为生的作家,大家都在一个市场的运作下生存。但是,这只是文学的外部景观。真正的文学首先都是指向心灵的,是一个时代的心灵景象的描绘。比如杜拉斯这样杰出的法国作家,她出版《情人》之前三十年中所写的小说,印数很少有超过一万册的。一个特别杰出的作家,在他所处的时代里,时代和大众对他的接受总是要慢一些。当然,商业化其实不见得会伤害一个作家。狄更斯当年写小说,为了赚钱,可以同时写三四部作品给不同的报纸连载,现在他的东西,不是照样成了经典?有时候,是读者造就了作家。 在现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里,文学的传播手段似乎有一些单一,这当然影响了文学的影响力。但是,今后的作家将尝试更多的文学传播手段,比如杂志刊登、出版纸介书籍、网络发表、报纸连载、改编影视、电子出版,甚至可以制作衍生成游戏软件,这样,一部文学作品的流通范围就会更大了,所以,对文学来讲,今天多媒体的互动和撒播,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生存条件。 文学会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还在使用着语言,而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讲述各个国家和民族各种各样的原型故事,保持一个民族的特性、心灵世界、生活景观和想象力,除非语言死了,文学的末日就到了。那样,一个种族也就灭亡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