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新时期有关二人转走向的争鸣与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吴文科 参加讨论


    二人转在改革开放以来即新时期曲艺发展中的潮动频率,应当说仅次于相声。这不仅由于二人转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影响较为巨大,更由于其间存在的创演与经营问题比较杂多;不但成为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对象,而且成为业界内外展开论争的焦点话题。如果要给二人转在新时期发展中引发议论乃至纷争的主要话题贴上相应的主题性标签,那就是事关节目内容的“好坏”议论和事关艺术形态的“真假”之辩。具体的论争话语,一是关于“绿色二人转”的讨论,二是关于“真假二人转”即“‘二人秀’逐灭二人转”的争论,以及对于二人转本体形态及功能价值的不同体认。
    “绿色二人转”的讨论 起因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初期,随着专业表演团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与民营职业班社的纷纷成立运营,面向市场的二人转演出,由于管理的相对松散和经营的趋向商业,媚俗迎合的风气逐渐上升,艺术价值的追求相对消减。许多舞台上演出的二人转节目,普遍存在着夹杂低级粗俗内容乃至黄色下流做派的表演。特别是一些节目的“说口”表演,脏话粉词等低级笑料较多,插科打诨的色情做派不少。严重影响着二人转的健康发展,也招致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为此,许多关心二人转的人士忧心如焚,并思考着如何扭转和改变现状。在此情势下,沈阳《时代商报》发出了一篇题为《清除“沙尘暴”,倡导“绿色二人转”》的倡议书,呼吁同行和观众共同努力,为二人转的健康发展齐心协力。应当说,这份倡议的内容非常值得肯定,如果能够实现,对于二人转的发展善莫大焉。然而,业界内部对于“绿色二人转”的提法有所疑义,认为有从反面承认二人转天生“黄色”的原罪嫌疑;也有人因之提出了“新生态二人转”的概念,试图为二人转的所谓现代“转型”进行辩护,却同样受到了质疑。理由正如笔者在《从二人转“走红”看曲艺当下命运》一文所提到的,这种提法由于变相承认了部分观众不健康视听需求的现实合理性,客观上扮演着默认不良二人转节目的退让妥协角色,很容易成为“变味二人转”和“走样二人转”的“遮羞布”与“保护伞”,受到质疑也就在所难免。遗憾的是,这种虽未形成观念共识但动机还算良好的倡导,并未带来切实的效果。不仅商业意味始终笼罩着二人转的现实创演,就连对于二人转的净化观念,也有摇摆不定或退化下滑的迹象。如距“绿色二人转”的提出已逾12年之久的2014年6月3日,在沈阳举办的“首届东北二人转研讨会”上,有关二人转的“涉黄”问题,再一次成为议论的重点话题之一。相声艺术家姜昆在会上表示了他对二人转“涉黄”积重难返的担忧,并且谈到:“之前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在网络搜索中搜索二人转,甚至有5800多条都跟黄色有关。”吊诡的是,当初参与倡导“绿色二人转”的赵本山却在此刻回应说:“二人转就是猪大肠,如果洗干净了,也就不是二人转了!”其间的意涵耐人寻味。推动二人转健康持续发展的任务,因而依然艰巨。
    “灰色二人秀”的论争 二人转在新时期的创演,不仅存在着内容格调上的低俗乃至黄色问题,也存在着表演形态上的走样乃至变异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职业班社的商业性演出,不光节目的内容纯然娱乐,就连节目的形态,也与传统正宗的典范二人转表演相去甚远。甚至存在着仅剩下“说口”逗乐与杂耍搞怪而极少完整节目更鲜见唱曲“正文”的所谓“二人转”表演。换句话说,就是其节目独立创造少,借题发挥多;自主展示少,现挂评论多;完整唱曲少,零碎杂耍多。对此,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提出了直言批评,认为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所演出的,不是其所倡导的“绿色二人转”,而是假冒伪劣的“灰色二人秀”。并引用《南方日报》记者2009年5月在广州看过“刘老根大舞台”商演后概括其所谓“绿色二人转”的“三大怪”即“掌声需要讨出来,演员没事互相踩,低级俗套往外卖”以为佐证。进而发出更为强烈的告诫:要“警惕‘二人秀’逐灭‘二人转’”。同时,还有人以赵本山作为国家文化主管部门认定的二人转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由,指摘其有义务有责任典范地传承二人转艺术,没有权利去任性随意地改造二人转艺术。也有一些人为赵本山及其“刘老根大舞台”的创演实践进行辩护,认为赵本山“只是个演员”,“赵本山为曲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蹚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既不是保守主义,也不是虚无主义,而是适应大众的需求,紧跟时代的脚步,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并引用词典里对“传承”的解释是“更替继承”的表述,认为赵本山对二人转的革新没有错。然而,却未理解“传承”所涵括的“更替继承”之意,是指“一代一代地转授和承接”,即“更替”不是简单的“更换”;更有人面对相关的批评,主张“给二人转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此番论争,同样以缺少实质性的交集与反思而没有真正的结果,好比二人转的创演依然如故而我行我素。
    同时,通过上述基于“二人转”发展走向的两场论争,不难看出,无论是关乎“好坏”的议论,还是关乎“真假”的争辩,最终都涉及或者说聚焦到一个较为核心的理论与观念问题,那就是对二人转本体形态及其功能价值的不同体认。其中,姜昆与肖鹰等的观点,代表了主流文化对于二人转作为传统艺术样式的正统认知与发展期望;而相对的观点,明显具有娱乐商业文化的实用主义色彩和消费主义倾向,以及言不及义的“跑江湖”与和稀泥痕迹。这种观点上的分野与对立,甚至溢出并延展到了曲艺界和美学界之外。比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曾就赵本山徒弟小沈阳的舞台表演发表感言,称“不喜欢”,理由是其节目缺少文化成色,“不注重思想内涵”。而小沈阳的反呛则更值得玩味:“能给大家带去快乐的,就是文化!二人转是文化,就是那个快乐文化”。这种振振有词只讲快乐不计手段的观念宣示,与其师傅赵本山所发出的“主题就是快乐,快乐就是主题”的言论一脉相承;也与相声某些创演只重“笑料”而不讲“笑果”的做法如出一辙。难怪这两个曲种在新时期中后期的创作与表演,大都是在低俗粗鄙的泥潭中持续打转,难以走出徘徊不前的低迷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