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众谈:理想的批评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沪上举行“写作艺术与文学批评”论坛探讨——
    理想的批评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谈到写作与批评,我们的最高期许无过于,两者如车之两翼,不可偏废。但换个角度看,写作与批评并非不同的“两翼”,也可以是如作家东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 “写作艺术与文学批评”论坛上说的那样相互渗透,互为一体。而《西湖》杂志主编吴玄更是一言以蔽之,理想的批评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让吴玄感到困惑的是,很多小说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距,但读相关评论,我们会奇异地发现,小说质量的差异被抹平了。究其因在于,我们会用相同的词语,去评论质量差异很大的小说。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如果看了很多的评论,你反而不想去读小说了。批评的贫乏于此可见一斑。在他看来,问题就在于我们把批评当成了某种理论,而不是当成写作。“如果你在评论中,把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当成是你自己的创作。你写批评文章,都源于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心灵。情况或许就会不同,或许就不会看上去那么千篇一律了。”
    这看似不可企及的理想状态,但好的批评的确是可以做到的。作家梁鸿谈到自己读孔飞力的学术著作《叫魂》时,就感觉是在读一部侦探小说。在她看来,孔飞力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把知识变成了一种生活。“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最大的逻辑来自于,孔飞力对于晚清普通人的把握,这种把握来自于资料,但他把资料化到了叙述逻辑里。所以,你在读的过程中,不觉得是在读资料,读文献。他把资料镶嵌在他的修辞和判断里,使得你甚至会把它当成文学作品来读。这本书里,对普通的小人物都有非常精准的描述。读这本书,你会读到熙熙攘攘的人生,能触摸到1768年晚清整个社会的画卷。”
    而从事批评、研究,也未必等同于过的“二手生活”。一个好的批评家,也完全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来做批评。青年评论家张屏瑾举美国作家、批评家桑塔格为例表示,桑塔格写《疾病的隐喻》,是因为自己得了乳腺癌,这个病一直缠绕着她,她还听到不少美国年轻人得艾滋病,并跟她分享了很多个人的体验。她正是从这些非常私人的身体的经验,包括她因此承受的极大的挫败感出发,写出了这部作品。对于理想的批评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虽然如此,理想的批评往往是不可复制的,但这些作品的存在,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批评并没有一定之规,它充满了开放性。青年批评家宋嵩认为,钱锺书从事的就是跨界批评,他的文学批评和巴赫金所说的长篇小说有诸多相似之处。巴赫金谈到很多长篇小说是一种镶嵌题材,里面会融汇大量的书信、日记等元素,钱锺书的文学批评里面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非文学的东西。“他把各种文学外的材料都用到批评里面,用以支撑他的论点,他用了一些儿歌,一些民间的俚语,甚至还有笑话。他的文学批评还掺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看钱锺书的评论经常把自己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经历跟宋诗里面的一些情节对应起来。我也疑惑,这样的批评文章在当下还有多大存在的意义,能不能被我们主流的批评界学术界所接纳?”
    由此,宋嵩认为,他理想当中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巴黎的拱廊街,可以通向目的地,但是拱廊街两边是光怪陆离的橱窗,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商品。“相应地,理想的文学批评要抵达的目的地是对文本的阐释,但是在阐释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各种各样的东西。”
    事实上,在强调写作与批评共通性的同时,也有必要言明批评并不能等同于写作。恰恰相反,文学批评本身,如批评家王春林所说,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正因为其独立,它同样关乎文体选择和创新的问题。虽然我们眼下看到的很多批评文章四平八稳,概念化、程式化非常严重。但回顾一下被称为文学时代的八十年代,再看看鲁迅、周作人他们的时代,我们会发现文学批评也不是那么面目可憎。“那时有过多种文体共同存在的理想状态,对话体、书信体、随笔体等形式,都被批评者广泛使用。批评家根据不同的批评对象,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选择应用不同的批评文体,如此成就了多元共生的文学时代。”
    而眼下批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王春林看来,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批评主体缺乏精神上的自由。“而要争得这样的自由,一方面需要批评者有勇气挑战越来越规范化的学术体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我们当下的中国语境当中,这些批评者还必须有勇气去面对来自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与市场意识形态的双重制约和挑战。这是摆在每个批评家面前的现实问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家李浩提请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都要珍视并保持如诗人北岛在某次发言中所说的“三重敌意”。“北岛说,我们要保持对时代的敌意,也就是,对流行的思想,哪怕这种流行思想是正确的,我们也要保持某种警惕和敌意。
    我们也要保持对母语的敌意,我觉得某种程度上,真正的作家也希望和母语里已有的惯式和陈规做出某种对抗和挑战。还有,对自我的敌意,让自己不能总是在一个原点范围内徘徊。总括来说,无论是写作还是批评,我期望看到都是属于独立性,具有某种强烈独立性的那个个人。”
    当然,从更有操作性的层面看,好的作家、批评家最好能同时拥有写作与批评两种本领。就文学批评而言,如青年批评家李德南所说,批评家要有一定的创作实践,会更加知道创作的甘苦、文章在布局、立意、行文方面的困难,有这么一个经历之后,哪怕是他写的作品不怎么好,他还是有一个优势,在面对其他同行作品时,会有一些同情的了解,从而避免诛心之论,这种同情的理解,实是一种善意,使得他能够平心静气去评论作品,去面对问题。
    论坛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上海文化》杂志社主办。李洱、孙甘露、吴亮、程德培、王鸿生、戈舟、黄孝阳、计文君、李宏伟、文珍、金理、黄平、张定浩、黄德海、项静、李伟长、张涛、刘波、叶子、吕永林、木叶、方岩、颜水生、晏杰雄、刘汀、杨辉、刘永春、唐翰存等也与会发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