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水准线上的国产片遭遇一部“不及格的”好莱坞大片,结果却是前四个加起来的票房也不及后一个———这个“五一档”,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热议。有观点认为,国产电影应该全面向重工业转型。但电影对视听效果的追求,是否只有一个巨量感官刺激的方向? 《记忆大师》 《拆弹专家》 《喜欢·你》 《春娇救志明》以上四图分别为“五一档”上映的四部国产片 本报资料图片 这个电影“五一档”值得思考,四部水准线上的国产片VS一部“不及格的”好莱坞大片,结果是四个加起来的票房也不及一个。面对这个“五一档”,该怎么理解、思考和动议? 在电影成为当代大众娱乐之核心的当下,电影批评前所未有地成为一个时常引爆公众话题的领域,而核心的核心在于对待国产电影的态度。批评为进步,中国影评人谈论中国电影,是一种荣辱与共的情感结构,民族共通感使得批评会有一种切肤之痛,而不是无关自身的局外冷眼;真诚的赞美与痛彻的批评,激浊扬清,正是一切批评的要义。烂片会伤害中国电影,而诚挚的创作、优良的作品则需要真挚的鼓励。 2017年“五一档”确实令人振奋,《喜欢·你》《春娇救志明》《记忆大师》《拆弹专家》四部国产影片总体优良,虽然没有爆款,但票房成绩和评分口碑都不俗,这样的集体表现令人满意。四部影片类型多样,创作态度有诚意。《喜欢·你》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整体无比和谐统一的清新甜美、精工细作、表演优秀的爱情小品;《春娇救志明》则回到了第一部探讨两性关系的方式,彭浩翔的风格鲜明,两个虚构人物已经成为现实情侣关系的写照;《记忆大师》将犯罪悬疑不断反转的故事与科幻要素、高度形式化的美术结合起来,发展了国产电影中相对弱势的类型;《拆弹专家》则再次展现了香港警匪电影的风采,反类型、反套路的自觉追求令人惊喜,技术细节与隧道搭建则体现出大投资的视听效果。 在我看来,部分国产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一种创作主流剧情片的良好趋势。我们欣喜地看到IP风潮在减弱,四部影片均非IP改编作品,同样明显的还有青春怀旧与“小鲜肉”演员等因素逐渐开始丧失高票房保障的功能。总体上,观众不断成熟,影迷群体扩大,市场趋于理性,终于将坚实的原创故事、饱满的情感表达的价值锚定。 我所谓主流剧情片是在电影本体上下功夫,以剧作为核心,雕琢人物、情节和结构,投注情感与思想,最后寻求合适的视听语言,在各方面保持平稳、均衡的水准,最终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电影产品。这类电影中的优秀部分既具有良好的商业性 (但非单纯以娱乐为导向),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但并非追求形式与精神探索的小众电影),应当成为院线电影的主流根基。此种主流剧情片构成纺锤形结构的主体部分,向两端发展则一边是小众的反戏剧的艺术电影,一边是以娱乐为导向的纯粹商业电影。 必须认识到,尽管艺术电影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与意义,却永远无法成为电影世界的主流。它们只能是小众的精神食粮,无法支撑整体行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国产电影贡献了众多优秀的艺术片,票房却同比下跌,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能够支撑市场主体的合格的主流剧情片。在艺术电影与娱乐产品之间,优秀的主流剧情片兼具艺术价值与产业意义 (如曹保平的电影),提供好故事、好情感与好表演,是那种最具普泛意义的好电影,因此我视之为国产电影发展的正途。 但是,四部主流剧情片敌不过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而且让人气闷的是这部大片槽点如此之多,实难称得上是优良之作。《速度与激情8》 剧情漏洞太多,全靠惊险刺激的追车打斗场面,为了追求感官刺激,罔顾基本的合理性,汽车飞机坦克潜艇导弹核弹轮番上阵,而主角英雄毫发无损。不过娱乐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娱乐带来高票房,这里虽有市场的燥热,但这个逻辑趋势是一定的。 电影作为视听艺术,对视听效果的追求是题中之意,大场面、追车戏、动作戏、爆炸戏,逼真的特效,足量的感官刺激,这些是电影技术与电影工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电影商业属性的必然结果。好莱坞之外的电影在这方面很难与之抗衡,这已被“四与一”的事实证明,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其它电影只能走一条与好莱坞差异化发展的小成本文艺片方向,尤其是对我们的国产片来说。放弃正面抗衡,只能是放弃了商业娱乐的巨大蛋糕,放弃电影作为一种工业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影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和产业,工业水准是重要的。体量巨大的中国电影需要有能力制作高技术的视觉奇观类影片,大国电影工业该有能够牢牢占据市场的娱乐大片。 但也必须指出,电影对视听效果的追求当然不是只有一个巨量感官刺激的方向,《刺客聂隐娘》 《我不是潘金莲》 《罗曼蒂克消亡史》 等都是对视听的更丰富的开掘。一个成熟的市场必须是多样的,因为观众是多层次的,成熟的影迷性质的观众自然好,而把电影当作闲暇放松娱乐方式的观众也无可厚非。在主流院线,主流剧情片作为主体,秉持着故事与情感,培育观众的观影习惯与艺术素养;娱乐大片则增量票房、做大蛋糕;而在大盘又大又稳定的条件下,小众艺术电影越来越有机会进入主流院线,这已被事实证明。我们当下的电影产业局面来之不易,没有人希望历史回到产业凋敝、电影院消失的1990年代,发展的问题只能在更深刻的发展中解决,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好的结果,并为此而努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网友影评选摘: 《喜欢·你》 通过外强女和保守男的性格反差,由未谋面的交心到谋面后的冤家宜解不宜结,带来美食与爱情的一期一会。—大奇特 《记忆大师》 四大主演里,黄渤最没争议,段奕宏最科班最“话剧”,徐静蕾虽然也科班,但像是表演课不好好上挂科的那种科班,最惊喜的,反倒是杨子姗,弱弱的一声“代晨姐”,就透出一丝甜腻和暧昧,误导了不少观众。华语片,都像这么拍,就有希望。 —扭腰客 《春娇救志明》 探讨爱的镣铐与自由、信任与理解。把它算进2010年后的华语爱情轻喜剧前五都没毛病。这个系列一直拍下去的话,我也愿意一直进场看。—徐若凤 —徐若风《拆弹专家》 节奏和情绪掌控都挺好,诉求主题集中,细节处理虽然手法老套,但也处处显示邱礼涛的娴熟。 —jj73浅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