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杜鹏见证张学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晚报 高倩 参加讨论


    
    杜鹏在中央戏曲学院给学生说戏 刘航 摄
    因与清明时节密切相关,四月总是有着一抹浓重的怀人色彩。本周六、日,杜鹏领衔的“张学津先生马派艺术教学剧目系列演出”的第十一、十二次专场活动将在长安大戏院举行。除了是戏曲学院的教授,杜鹏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马派京剧大师张学津先生的关门弟子。张学津因肝癌于2012年12月21日病逝,今年已是他去世的第五年。杜鹏希望借本回的专场演出向恩师表达最为诚挚的敬意和思念。
    杜鹏的京剧生涯已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其中与张学津直接相关的,只有从2011年7月到2012年12月这短短的一年半时间。虽然说不上长久,却足够令杜鹏铭记一生。2011年5月,杜鹏的夫人王蓉蓉所在的剧团要录制《秦香莲》,原定饰演老生王延龄的演员突然嗓子哑了,不能登台,最终杜鹏自告奋勇,担起了这次救场的重任,尽管此前杜鹏从未真正接触过王延龄这个角色。顺完了词,走完了位置,唱腔还是个大问题。京剧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救场的戏不找老师来教,因为一旦学生演不好,会坏了老师的名声。杜鹏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王蓉蓉给张学津打了电话。杜鹏下午去学的戏,第二天剧团又排练了一次,晚上就登台演出了。
    这次临危受命的救场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一个月后,张学津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次演出。“老师非常高兴。”杜鹏说,“他只给我讲了一次,我就能有这个程度的呈现,他很满意。”第二天杜鹏去张学津家拜访时,张学津就挖起了“墙脚”。“张老师反复跟我说,你很适合学马派。马派人少,需要你这样的演员。他不停地在点我,希望我拜师。”从那时起,杜鹏便开始跟随张学津学习马派十二出,一个月后正式拜入张学津门下。
    转眼便到了2012年。自2008年诊断出肝癌后,张学津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让马派艺术后继有人,张学津对杜鹏进行了抢救式的“填鸭”授课。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杜鹏“连轴转”着学完了十二台大戏。那一年杜鹏深夜两点前就没睡过觉,白天上班,晚上背词儿。老师身体不好,不能让他太累,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杜鹏把老师所有演出的录像都看了一遍。教学中尽量不让他下床。有些地方在录像里实在看不到的,再让他下来动一动、说一说。这样光2012年就办了4个专场。
    杜鹏回忆道,“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病,但他的心从来没有放在治病上,他想的只有京剧。2012年7月第一次专场结束后,本想着自己和老师都休息休息,但第二天老师就叫我和蓉蓉去学《苏武牧羊》。到了12月16日,他还惦记着我们俩元旦要演《龙凤呈祥》,在病房里给我说了最后一次戏。”直到现在,杜鹏还一直保留着当时用来录像的旧手机。在这段影像里,病床上的张学津已十分衰弱,但他仍强打着精神,为杜鹏讲解这出戏的每一个要点。想起张学津临终前的点点滴滴,杜鹏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他为了京剧真的是不要命。医生给他输氧的时候都在说戏。我不在他身边、他没法讲戏的时候就特别烦躁,一说起京剧,他又有精神了。我有幸见证了张老师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去世前一个晚上我还陪在他的身边。他为京剧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所以为了张老师,我会坚持把专场一直办下去。”
    坚持办马派艺术专场,除了包含着缅怀恩师精神的纪念意义,杜鹏还有更为深远的考量。马派艺术综众家所长又有发展,尤其身段还兼学武生,对演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非积淀深厚者不宜轻易尝试。杜鹏有谭、余二派的基础打底,又曾学过武生,在张学津看来,可以称得上是传承马派的不二人选,因此对这个“相见恨晚”的学生,张学津格外喜爱和上心。在2012年第一次专场演出当天,张学津坚持到后台来检查服装道具,还替杜鹏和其他演员对词儿。演出结束后,他又亲自上台谢幕,感谢远道而来的观众对马派艺术的厚爱。“其他学生都没有过这个待遇。那天他特别高兴,因为看了我的演出后,他知道马派艺术和自己的一身本领后继有人了,这是他最牵挂的事。”杜鹏说,“所以,专场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展示和传承张老师的教学成果。他是马派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艺术家。因为年代久远,马连良先生的许多影像资料已经失效,他的东西又很难懂,正是通过张老师的整理和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才能学习到马派艺术的精髓。他在最后的时间里教给我的东西,我必须让观众们看到,同时也让观众们知道,马派一直都在传承。”
    本次专场将要演出的是《四进士》与《十老安刘》。不同于已然名声大噪的《赵氏孤儿》《苏武牧羊》等剧目,这两出戏似乎有点“默默无闻”。选择这两出戏,杜鹏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决定的:“马派十二出都要轮着演一演。像《四进士》这样的,我们必须主动去演,否则就可能会慢慢被搁置下来了。老师把知道的东西都传给了我,传承马派是我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的事。”
    京剧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的传承关系到演员和观众两个方面。尽管传承马派一事任重道远,杜鹏却清醒地知道不能急于求成。对于戏曲学校的专业学生,现阶段杜鹏还是以打基础为主,教授他们余派的基本剧目。作为戏曲学院的教授,杜鹏同时建议道:“我希望能有更多爱这行、懂这行的人参与到京剧的教学和管理中来。好戏得有好演员来演。中专阶段的师资力量必须过硬,如果这个时候基础打不好,之后老师们再怎么教也是白费功夫。”
    在观众方面,杜鹏坦言如今戏曲所面临的大环境正在逐渐变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和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发现京剧的魅力,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和热爱更是令他对京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自2015年起,杜鹏就开始利用周六的时间义务为人民大学的学生指导京剧。虽然与专业的学生相比,“票友”们还很业余,但他们对京剧的痴迷和热爱却深深地打动了杜鹏:“我爱教他们,因为他们是真的喜欢。我盼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静下心来听完一出戏,京剧从来不只是属于中老年人的爱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