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小楷) 王昌龄诗(草书) 钱惟善诗(行书)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作为一名“老”艺研院人,耳濡目染了艺术的情怀,也更加了解和懂得艺术家精进的必经之路是怎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之所以“老”,是因为笔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的硕士,又读了博士,入门早,历时又长,便成了“老人”。因为是老人,所以认识的人也多些。尤其是读博期间,笔者的身份一下子从以前的“小跟班”转换成为很多人的“师姐”。在自习室学习时,除了心照不宣地努力,大家也常常默契而温馨地点头示意。不过,半年的时间下来,我发现有一个人除外,他便是傅振羽。 傅振羽给我的最初印象,是“高傲”。艺研院的自习室最后,是艺术家的天地,很多人占领了自己的领地,泼墨挥毫。不过也并不长久。其中有一个人,戴着眼镜,常常又低着头,刻苦而努力。我留意他很长一段时间,觉得他定力强,功底扎实,值得赞许。但是这个人从不主动与人打招呼,他走过,即便与你快要碰个满怀,你也不在他的眼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家在食堂里吃饭,一个小师妹介绍说他是傅振羽,书法很棒。于是得以认识。 熟悉了傅振羽,才知道这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人。说他简单,是因为他的世界里没有烦琐,给人的感觉是每日里除了练字还是练字。说他复杂,表现有三:他不爱说话,却赢得了众人皆知的殊荣;他不善交际,却门庭若市;他最爱书法,却不以书法作为自己的谈资。傅振羽的待客之道很特别,除了默默无闻地给来者沏茶之外,他从不多说话,常常是问什么答什么,余下的便是沉默。尽管如此,他的房间却常常宾客满堂。不过,这并不影响傅振羽的自我安排与刻苦努力。因为很多时候,别人做别人的,他做他自己的。宾客之中,很多人常常亲切地叫他傅哥,他们或聊天,或论书,或赏画,或品茶,或吃东西。傅振羽却独处一隅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看书、写字、服务众人,不厌其烦、默默寡语。每遇此境笔者会想,是什么让傅振羽产生如此强大的定力?后来,看到一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游于世而不避,顺人而不失己。这句话出自对庄子的评价,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类人的高贵品性,读后令我深受启悟。生命怡适的要领,首在于求得内在的自足。定能生慧,自然明悟。内心生活充实了,方寸不为外物所累,就无往而不自得其乐。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水面静止时,会呈现出格外的明亮。从容自得,不仰外求,正是精神丰盈的体现。 再后来,因为研究兴趣所致,常常要请教傅振羽书法上的事情,得以了解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眷爱,以及他对人生、对艺术、对书法的独特思考。傅振羽自己也认为,他是一个不善言辞拙于交际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常常在心中更多地思考怎样实现自己艺术理想的问题。他写字,是在锤炼技法,更是在寻找表达内心的介质。技近乎道,在他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起初,傅振羽习国画,后来他主攻行、楷;入杨涛老师门下后,杨老师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他的草、篆、隶,使他兼善五体,互通情致。艺术之本,始于摹仿,终于独创。相熟之后,傅振羽告诉我,他练字,常常会思考点画形态及其空间结构背后的文化内涵。但是他自己很清楚,能不能写好字,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但是,追寻写好字的过程,在他这里特别重要。所以他保证,他对艺术的态度是真诚的。他也相信,一个专业的书法家首先要拥有高超的书写技术,进而在博纳众长中成长自己。所以,他坚持以日日精进的方式和不断省思的态度对待艺术;坚持在五体互补的研磨中完善技艺、改正不足。未来的结果如何,他不会自夸,但为艺的信心和勤奋的履迹一定会为我们呈现一个充盈且丰足的期待。 林语堂说,读者选择作家是去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灵魂。在笔者看来,评论者与评论对象之间的关系,亦可作如是观。古人论书,大要有二——最难得者韵,最不可犯者俗。持此范则,方能俾以不朽、传诸久远。傅振羽之书,沉稳不急躁,这是他为人的特征,也是他书写的本色。艺技有高下,艺境分殊异,有时候是一种认识,有时候又是一种切近的感悟。傅振羽以行书为善,吸收各种书体的优长,结字多变、造型考究。诗意的心境写照和笔墨情趣的交相辉映,呈现出清秀雅致的书写风格,笔笔生发、姿态横生。 任何艺术行为,实际上都承载着固有的艺术理念。志气平和而风规自远。傅振羽宽容博纳,对人如此,对艺术也是如此。他的楷、行、草、隶与篆,彼此吸收,互长灵气。用傅振羽的话来说,一种书体常常可以给另一种书体增加势气,甚至陌生的行当也会让你找到新的“观点”去看自己。他说殊异的视角增长觉力,进而促成最终的艺术“融合”。襟怀高洁,笔下自有一种超拔的风神。傅振羽一气贯注之下的笔致,空旷而不失完密,所谓“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讲的正是这种变化微妙又能一任自然的潇洒吧。 治艺之大德者,莫如诚。书法之美在于整体精神,品藻高下,常在细事上见出。傅振羽为书,气态平和,举止风雅。无论是小楷行文还是大草飞动,在他这里都有一种“定力”。这定力非模仿而得,而是一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真诚。他的真诚,既来自于为人处世的坦诚,又来自于为艺之本的赤诚,体现了艺术必是独特与真纯,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精神并给人以心灵感动的美。 讷于言者,非皆为不善表达之人,遇事深思熟虑不狂妄者是也;擅于书者,不在人评议的高下,而在于懂得之人流淌一种挚诚的心意。傅振羽捉我写评,我既感荣幸;又觉艰难。荣幸于他的信任,艰难于越是从内心认可的人,越不敢轻易下笔。荣枯须臾间六年时光流转而过,仰朗朗碧空不觉人生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鉴赏是创作的逆行。我愿追随傅振羽进退裕如、自出新意的笔墨,感悟他任情适性的自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