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士兵突击》热播之后,军旅题材电视剧似乎无形之中就有了一道魔咒:前者总是后来者比较的对象,而“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形象,也常常成为后继创作者难以突破的艺术典型。一边是观众对军旅剧的热情不减,一边是优秀军旅剧作品的缺失;一边是军旅题材向着偶像化、都市化、个性化方向靠拢,一边是主题开掘、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的同质化、模式化。作为特殊题材类型的军旅剧,如何在既定的规范和程式内“出戏”“出新” ,如何在对青春、励志、热血、爱情等元素的嫁接和融入中,实现军旅生活与现实生活、个体叙事与家国叙事、艺术表达与审美期待的统一,考验着创作者的智慧。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 《热血尖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探索。 《热血尖兵》讲述的是“90后”新兵成长史,展现了他们成长中的挫折、阵痛与蜕变。性格迥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陆飞、司马战歌、张小武因为机缘巧合在现实中相遇,矛盾重重,又因为各自的特殊技能而被分配到一个部队,戏剧性由此展开。剧中,能够看到以往青春军旅剧的叙事类型元素,甚至是相似的情节桥段,它也在展示新兵从普通社会青年到优秀特种兵的成长过程,但它所提炼的“成长”并没有停留在身份的转换和励志的主调上,也没有以猎奇的视角窥探军队生活、展览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以主人公的平视视角诠释、拓展“成长”的内涵和外延,将“成长”置于时代变迁、军队改革、家庭教育的多元背景下,使“成长”不再仅仅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战士,而是要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信仰有担当的人。正是对后者的深入挖掘,显示出该剧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视角。 以“成长”的解读为主线,该剧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新意味的探索: 聚焦新形象、新课题,展示新变化、新气象。当代军营,“90后”士兵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力。这些士兵的来源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生子女多、城市兵多、待业啃老的多,个性追求、文化素质普遍增强,无论是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心理素质、生活态度等均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色。时下的电视荧屏,一些军旅剧已经将视角聚焦到“90后”士兵,但这些作品更多停留在对“90后”士兵群体成长的困惑和从普通人到革命军人淬炼的过程展示上。该剧的突破在于,不仅横向呈现了“90后”新兵的成长历程,而且纵向辐射出众多新时代、新形势下军人培养、训练的一系列问题,让观众透过新兵的成长,看到了军改背景下部队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剧中贯穿始终的课题就是30多年无战事,缺少风雨历练的年轻一代官兵,还有没有老一辈军人那种敢于亮剑的英雄气概?全剧的情节走向呼应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新形势,契合了对官兵“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时代要求,将对年轻一代官兵观念的重塑作为叙事重心,艺术化地诠释了新形势、新格局下革命军人的新使命、新担当。 不以强情节取胜,而是用性格化的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以战友情、兄弟情凸显新一代官兵的信念与担当。成功的军旅剧离不开军人形象的塑造。 《热血尖兵》着重塑造了三个性格各异的新兵形象。“富二代”陆飞,组织纪律性差,桀骜不驯、玩世不恭,但又有不服输的劲头;农民家出身的司马战歌自尊心强,一心想改变命运,有血性、有拼劲,好打抱不平;城市电脑技术宅男张小武,娇生惯养,文气十足,但处事冷静、思维缜密。正是这种极致化的性格组合、带有强烈现实意味的成长背景,推动着三个人的命运发展乃至全剧的情节走向。军人形象塑造上,该剧突出了情感的凝聚力,把“我们是一生的战友”作为凝聚人心、战胜敌人的力量,这显然更加人性化,也更容易拉近军人与年轻一代的距离。“战友就是你要放心把背后交给他的人。 ”有了兄弟情,才有了不可抵挡的力量;有了战友情,心中就会永远有个家。正是由这些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凝固而成的信任才坚不可摧,才有了军人对国家的忠诚、对革命的信仰。 深入年轻一代官兵内心世界,直面其情感抉择和精神困惑,展现他们热血青春背后的生命真实和自我价值。过去有不少军旅剧,除了反恐、打击海盗就是军演、红蓝军对抗,再加上残酷的训练、健硕的身材、先进的装备,军人的形象和经历往往被塑造成高大上的完美英雄。但在该剧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年轻一代” ,他们成长中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烦恼和困惑。如何直面成长的阵痛和内心抉择,如何在和平年代锻造军人的灵魂、血性,恰恰是当下军事变革、官兵培养亟须回答的课题。比如,司马战歌因跳伞时伞包出现问题,生死一瞬间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站在牺牲的战士的墓碑前,他开始困惑自己如果真的死了,价值何在?司马战歌找不到继续训练的意义,他选择退出特战旅的训练。司马战歌的问题就在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他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特别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你自己。 ”像司马战歌一样,包括陆飞、张小武等在内的“90后”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就是希望引起大家注意,觉得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但是都在各自的成长中、在榜样的力量中,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力避严肃的说教、空泛的口号,在轻松、幽默的叙事中传递正能量,打造轻喜剧的审美风格。延续《士兵突击》的风格,该剧运用了很多喜剧元素,融合了误会、巧合、插科打诨等喜剧手法,亦庄亦谐,轻松而不失严谨,实现了军旅剧在轻喜剧风格探索上的创新。表现在:其一,通过人物性格自身的特点、弱点产生喜剧效果,比如,郭振起排长做什么事情都要拿第一,性格耿直,满嘴跑英语的语言风格让人印象深刻;炊事班班长张志刚志在打牌,深藏不露,研发了不少做饭的“功夫” ,其“快乐第一”的生活原则极具喜感。其二,以想象、虚构的情节、场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比如陆飞第一次见到马东连长时,脑海中出现东方不败与杨莲亭的画面等;在策划对蓝军队长刘志业的“斩首”计划时,陆飞的脑海中出现了三人联合端掉蓝军指挥部的场景等,这些情节和场面让该剧的叙事风格活泼、灵活,适应了年轻人的思维特点。其三,人物语言的诙谐幽默、生动风趣,地方话、流行语、谐音语等的加入,既突出了人物的个性,也体现出鲜明的当下色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