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谢有顺:作家要重铸文学的信念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西安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谢有顺 记者 尚洪涛 摄
    日前,由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西安建设与文艺评论的意义”西安文艺评论高研班在西安开班。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也特意赶来,为青年评论家讲授“写作的常道”。本报记者独家对话谢有顺,听他谈文学,谈写作,也谈对西安文学发展的看法。
    写作的常道
    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
    记者:您的讲座名为“写作的常道”,您认为写作的常道究竟是什么?
    谢有顺:写作的常道,其实就是写作中最基本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的东西。写作中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高大的问题,或者说不是因为一些作家没有好的想法和精神追求,而是作家把自己的想法和精神追求落实的过程中,缺少最基本的、常道的东西。这些年,文学过分强调虚构和想象,但其实强调笨功夫,强调细节和情理,也是写作中极为重要的。
    写作有没有下笨功夫,有没有调查、研究、考证,有没有对一段生活,一种人群,一个地方沉入下去花精力琢磨、研究,这我们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写作的常道就是说,不忽视作品中的细节、场面、语言,把写作的语言要素要做得够扎实,写作变得更严谨和准确,要强调写作的工匠精神,强调写作的笨拙精神。
    概括起来讲,这是我基本的文学观念——“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好的写作应该有坚实的物质外壳,盛装作者在精神和灵魂上的探索,同时把外围的基础的材料性的东西做好之后,也要让俗世生活通向灵魂。好的写作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也就是俗世和灵魂的综合,这也就是我讲的“写作的常道”。
    重铸文学信念
    要恢复对文学的信心
    记者:在不久前您给友人用毛笔写的一封信中,提到了“重铸文学信念”,您认为要重铸怎样一种文学信念呢?
    谢有顺:重铸文学信念,其实我是强调作家要重新恢复对文学的信心。文学不是金钱的艺术,也不是换取渺小的利益的艺术,文学依然是持续对人的精神的挖掘,对人性的复杂性的表达,对文学有没有信心关乎一个作家愿不愿意通过文学来分享他的内心体验和思索,他是不是认为文学可以抵达人的内心和精神高度。
    我强调文学信念,也是强调作家要有志向抱负,要有远大的视野。有的作家只看眼前利益,或者通过写作来达成某一种现实的目的,这种信念的丧失使得作家的写作匍匐在地面上,缺乏超拔之志,缺乏站立起来的力量。恢复一种写作的抱负、信念,能够重新来理解文学,重新意识到文学是做什么用的,让文学重新回归到灵魂的纬度,精神的使命上。
    我并不反对作家顾及读者和市场,或者希望这个作家写出来的作品能够畅销,但能否畅销并不是作家想要就能实现的,恰恰抛开这些,照着自己的内心和艺术抱负来写作,反而能写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来。
    陕西文学发展
    应该从传统中跳脱出来
    记者:您对陕西文学比较了解,您认为陕西文学近年有怎样的发展?
    谢有顺:陕西文学有现实主义传统,对土地有那份深情,也有体量庞大的作家群,比如路遥、陈忠实,还有贾平凹这样的,陕西文学有独特的风格和显著标记,这是优秀的传统,也是优势所在。但如何从传统写作手法、叙述手法中,吸纳现代元素和探索性的冒险气质,可能是当下陕西文学特别要考量的。陕西文学不能总给外界感觉比较老实、陈旧,缺少新的探索性冒险东西。一个地方传统深厚有其好处,但也容易成为后期作家的负担,他们很难从传统中跳脱出来。
    老一代作家的写作已经定型了,我寄望于陕西新一代作家能够有这样的意识。事实上,贾平凹老师的写作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求变化和创新,在传统的外表下有现代的东西,有对意识流小说和西方现代文学的借鉴,他这个年龄还有艺术上寻求突破的精神,陕西年轻作家更应该如此。事实上,他们也在寻求变化,但是不显著。传统现实主义的路子很好地解释了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但在传统的土地生活以外,也应该有现代生活、城市生活,这也意味着小说中对于人的现代处境、当代处境的思索比较匮乏,这也是陕西年轻作家应该思索的。
    西安文化发展
    各方面应吸纳现代意识
    记者:您对西安的文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建议?
    谢有顺:这些年到陕西能看到明显的城市变化,古老的城市焕发着全新的活力生机,西安是文化深厚的地方。比如秦帝国文化和精神的内涵,还是能够感受到对当下精神的补充。
    文化要想持续有效地产生影响,除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外,还必须进行文化产业化,也就是文化和现代生活对接。不可否认西安目前跟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应该有现代思维、现代元素、现代观念,来重新激活已有资源。一个地方文化要发展,传统是基础,现代意识要激活传统。西安有如此深厚的传统,如今社会可以吸纳各种现代意识,我很看好西安的文化发展。
    记者张静 实习生赵云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