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铁道飞虎“飞”起来了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图为成龙在电影《铁道飞虎》中的造型
    李亦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看《铁道飞虎》,难免与老片《铁道游击队》作比较,这也是一种评论。
    戴上眼镜观新片,多了3D特效火爆场景,少了逼真性质朴感;多了娱乐性噱头桥段,少了战争年代写实性严酷性;多了章回体形式加动漫制造间离效果,少了戏剧性一波三折叙事张力; 多了成龙大哥功夫谐星,少了秦怡老师端庄芳林嫂。再与抗战神剧手撕鬼子相比,多了喜剧假定性分寸感,丁导演的掌控值得肯定。令人欣慰的是,新片保留了吕其明先生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遗憾的是,通篇竟不让歌手唱完整。散场时有观众自己哼唱起来,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那熟悉的旋律。
    吕晓明(上海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研究员):原以为《铁道飞虎》同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一样,是红色经典的“港风”版,看了才知同知侠的小说或上影的老片都基本无关,仅用了吕其明当年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和配乐旋律加以变奏而已。总的印象是该片是成龙几十年的喜剧动作片同抗战背景的结合,类似《虎口脱险》。剧作上把成龙等扮演的形象“降”为自发抗日的草民,也不提有无八路军背景,还借王凯之口说这支“乌合之众”行动“不正规”,激得主人公们立誓要做件“大事”,偷炸药炸桥梁便算做成。这样的戏说味道,近乎“手撕鬼子”,但同影片风格颇为般配,这是影片的聪明之处。该片技术上场面夸张,特技到位。表演细节上,成龙的个性风格明显。
    赵建中(上海社科院文研所副研究员):记得早些年参加被黄蜀芹导演誉为“冬令进补”的上海中外电影观摩研讨会的时候,有一位导演说过,有些影片有可看性,但没有可谈性;有些影片有可谈性,但没有可看性。《铁道飞虎》或许就属于前者。虽然该片没有提供让人探幽发微的文本,但仍然让人看了开心解颐。
    成龙影片的风格很鲜明。从《警察的故事》开始,基本都是走动作、喜剧的路线,场面热闹、打斗精彩、笑料迭出,讲的都是正义必胜、邪恶必败,而且成龙大哥每片都是亲自上阵,虽九死一生而不惧。因此,成龙影片基本不会让观众失望,有的还让人有惊喜。《铁道飞虎》 仍然达到了成龙影片的平均水平线。
    说到该片,有点观影经历的观众会想到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与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从实际看,这两部影片的结合,即革命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基调与打鬼子的战争题材、戏弄鬼子的喜剧风格相结合,观众看了是很舒心解气的。
    此外,如果说成龙以前的影片还是孤胆英雄居多,那么,本片的人物各有其貌,群戏比较生动。这是有突破的。此外,火车大战的场面特效制作精良,惊心动魄之处不时出现。
    也有些观众将此片视为抗日神剧,其实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作品。抗日神剧是一不留神将正剧拍成了喜剧或闹剧,是编导的失控;而《铁道飞虎》在艺术表现上的夸张与变形则是影片固有风格,是编导的追求。
    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这部影片是对红色经典的重新构建。神奇化抗日英雄,愚蠢化日本鬼子,司空见惯的动作和枪战设计,过于当下化的对白和情态,似曾相识的高潮和正邪大决斗,都使本片成为一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类型娱乐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