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朝戈金 参加讨论


    我们认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目前大略而言有如下特点:一是与民族语言多样性密切相关的文学的多样性;二是口头文学极为发达;三是专业人员缺乏;四是资料学建设任重道远;五是若以民族语言支系和文化板块为划分依据,则可看出各分支发展很不均衡;六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西方人文学术格局中的“东方学”领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历史久、名家多、成果好、影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名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初。本研究所的建设道路,正好从几个方面印证了上述特点:如同全国普遍存在的本领域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一样,本所的研究人员只有十几个民族成分,专业涵盖面不可能完整。本所研究人员多从事民间口头文学研究,只有几人从事作家书面文学研究。为了对“墙里开花墙外香”局面有所校正,亦为了推动本学科发展,本所近年大力推动与国际学界的对话和合作,目前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等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研究人员在国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境外出版学术专著,目前已有收效,若干本所学者在国际学界有了一些声望和影响。
    在有限的条件下,民族文学研究所曾提出研究所建设的“四梁八柱”方略:简单说,就是要把民族文学研究所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学科资料中心、学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以及田野基地的建设中心,这四个中心就是四根“梁”;八柱则是指当时与地方政府合作建成的分布于边远民族地区的八个田野调查基地。在确定了该建设方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所的发展日渐稳健,也更见成效。就以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来说,在本所荣誉学部委员贾芝、刘魁立、仁钦道尔吉、郎樱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的引领下,后继人才渐次成长起来,逐步形成了年龄结构和学科布局比较合理的梯队。在人才教育方面,本所通过成立于1983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培养了数量可观的各民族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短期专题交流、境外中长期研修等,也都是专业人员培训的有效手段。这些方式合起来,发挥了重要的人才培养作用。
    一些重大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陆续得到立项。近年来,“格萨(斯)尔抢救、保护与研究”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和招标项目,先后由本所主持和推动,整体上提升了学科水准和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本所的学术地位。双月刊《民族文学研究》1983年创刊以来,刊发了大量本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成为本学科最重要的学术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所的网站在传播知识和信息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本所主管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发挥了团结全国同仁、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每年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成为本学科最令人瞩目的活动。
    总之,少数民族文学以其极为丰富多样的存在方式,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巨大生长空间。不久的将来,反映中国各民族文学长期相互影响和彼此交流的全景式的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必将面世,其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历程的书写,将主要有赖于少数民族文学学科众多学者的贡献。在中国文学的学术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将会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也将是生成最多学术生长点的学科,其学术的、文化的、社会的意义,也将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全球不同文化频繁对话交流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在提升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心,推动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以增进理解、消弭误会方面,在通过不同文艺之间彼此尊重和欣赏从而增进和谐关系方面,都将发挥重要而长远的作用。因此,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关心和重视,进而采取具体举措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壮大学科队伍,以实现多民族文化强国的愿景,当有益于国家政治文化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文明的长久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