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以载道”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李媛媛 参加讨论


    “文以载道”的提法缘于唐代韩愈,对文章之“道”的追求,成为古文运动的核心理念,也成就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所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要求回归此文学传统,对当代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殷厚望。那么,今天的文艺,到底要以怎样的“文”,载什么样的“道”?今天的“文以载道”又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和要求?
    韩愈所提的“文”,主要指有思想性的文章之学。今天的“文”,泛指一切文化作品,既包括官方文化、精英文化,也包括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既包括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门类,也包括广播影视报刊等现代文化门类;既包括经营性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宽泛,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韩愈所提的“道”,指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整套价值体系,以文统来传承道统、捍卫文统,讲求内圣外王,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一以贯之。今天的文艺之“道”,主要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其中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吸收借鉴,注重思想性、深刻性,指向人间正道,代表人类的最高道德诉求,占据道义制高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道”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最具深远内涵的价值目标和信念依归,对于提升国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高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重提“文以载道”,意义重大。它反对内容空洞、情感贫乏,强调思想性和价值立场;反对浮躁功利的创作态度,强调踏实专注;反对浮夸绮丽的文风,强调平实雄伟。对于当前文化生产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无疑是一味良药。
    那么,如何实现“文以载道”?似乎一谈“道”,一说主旋律,就一定是乏味的、沉闷的、说教的,而这样一种认识,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悖离。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书信中曾明确指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也反对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恩格斯也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再次强调:“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这里所说的,都是不能用抽象的观念凌驾于观众之上,流于枯燥的说教,传达价值观时应该符合常理、常情,避免模式化、符号化、过度意识形态化。所谓的主旋律,恰恰是以让观众接受、认可的方式传播价值,真正到达人的灵魂深处、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共同信仰的价值观。
    应该看到,今天的文艺创作与韩愈时代有较大的不同。韩愈所倡导的“文以载道”的使命,更多地是通过官方文化、精英文化来实现的,而在今天,文艺创作所面对的一个基本的时代背景,便是市场化环境和新媒体传播。民众更多地通过大众传媒接触到文化产品,这有利于实现文化民主化和多元、健康的文化生态,但也为文艺创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化市场蓬勃发展,市场本身的效率意识和获利取向有可能会导致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产品大行其道,而真正思想深刻的优秀作品曲高和寡,形成习总书记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那么,以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作品,需不需要“载道”?事实上,每一部文化作品都应该体现某种价值观,有了价值观、有了“道”,才有坚实的内核,作品才有灵魂。古今中外的任何一部获得广泛认可的文艺作品都在某种程度上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不会违反社会的价值底线,甚至占据了人类价值的高点。因此,所谓的大众文化产品,只是借助大众传媒的传播渠道,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传播文化,不一定等于内容上的低俗、媚俗,品位低。事实上,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听凭资本摆布,反而有可能会引起观众反感,失去市场,这样的作品无法获得长久的成功。
    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大量案例表明,雅俗之间不是泾渭分明,雅俗共享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例如,昆曲曾经是文人士大夫的雅好,经过普及、改编,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欣赏。我们今天的文化所要载的“道”,恰恰是应该致力于打通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庙堂与祠堂、官方与民间,使之协调发展,共荣共生,形成一套共享共有的价值共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再进一步,如何保证“文”能载“道”?恐怕不仅需要依靠官方宣传教育和文化工作者的自律,更要通过制度建设营造健康的文艺创作生态。一方面,通过法律建设形成行业的硬性约束、保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以确定文艺创作的底线,通过出台“负面清单”来划定文化创作的红线;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评奖、政府奖励、设立优秀作品专项基金等正面激励的方式来树立高线。通过行业规约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文化创作环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旨归,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打破束缚文化发展的障碍,增强文化生产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市场化环境中出精品、出人才。
    树立精品意识。文化精品是指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情感真挚、制作精良的作品,也是在人类文化史上真正能传得开、立得住的传世之作。对于创作者来说,从一开始就应有创作精品的决心和勇气,有传“道”的自觉意识,苦心修炼、精益求精,提升作品的精神内涵。
    注重人才培养。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道要靠文载,文要靠人创,因此,人才是文化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优秀的文艺人才,既应有“铁肩担道义”的情怀和担当,也应有“妙手著文章”的才华和能力,所谓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文化单位应通过多种方式为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和保障,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同时,鼓励体制外的杰出人才进入文化生产和服务领域,让全社会文化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目的是要通过重提“文以载道”来树立正统、形成主流,同时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道”之“文”多了,“道”便自然矗立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