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桫椤对话孟昭旺:影子投射在地上,但已面目全非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十月杂志微信公众号 孟昭旺桫椤 参加讨论


    孟昭旺:青年小说家,“80后”,在《青年文学》《长城》《青春》《西湖》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20余万字。短篇小说《去上庄》入选“2013年河北小说排行榜”。出版小说集《春风理发馆》。现供职于河北作协。
    桫椤:评论家,河北作协特约研究员,现居保定。
    桫椤:你是作协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工作,但是怎样走到文学创作道路上来了?其中有什么机缘吗?
    孟昭旺:谈到创作机缘,我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大学期间教我们写作课的李华秀老师。她是一位很有学识和魅力的老师。我记得,那时我写了一篇名叫《岁月断想》的小文章,大致写了一个少年的幽怨和感慨,李老师对那篇文章很赞赏,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还领着我去报社投稿,那个稿子后来发表在《河北科技报》副刊上,我得了15块钱稿费。那是我真正感觉到文学给我的喜悦。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高校从事行政工作,期间发表了一些小说。因为那是一所工科院校,写小说算是个另类,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后来我到省作协工作,虽然还是从事行政工作,但毕竟我不算另类了,我们成了同类。
    桫椤:你的业余写作对本职工作有什么冲击吗?或者它们二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你的小说中非常重视人物之间的关系,开个玩笑:你是否从行政工作中获得一些启发呢?
    孟昭旺:哦,它们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我靠工作来养家糊口,写作带给我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行政工作对我的写作没有任何帮助,不过它倒是给我创造了一个适合写作的条件,至少让我填饱了肚子,不至于在写小说的时候,饿得肚子咕咕叫。
    桫椤:《春风理发馆》的出版是对你创作的肯定和鼓励,你自己认为呢?
    孟昭旺:很惭愧,真的很惭愧。《春风理发馆》出版之初,我很开心,毕竟,那是对自己创作的一个总结。但是,短暂的喜悦过后,我很快就陷入对自己的怀疑。我认为它是不完美的,虽然它很真诚。我是一个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很苛刻的人,我很清楚自己所期待的高度,我离那个高度有多远。
    桫椤:《少年心、大海针》,这篇后记写的情理并茂,可以看作是关于那些入选篇目的“创作谈”。这其中你谈到故乡对你的影响,你写了故乡的人物,你的乡村生活经验给你创作这些人物提供了模板吗?或者不该谈论客观真实与文学真实这个问题,我作为读者,还是想明白,在你和你的主人公——比如“孟毛”之间,你怎样建构一种你与“他”或“他们”的关系?
    孟昭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很感激我的故乡,乡村生活是我写作的重要依托。我身边的朋友看过我的小说,几乎都会问我,“孟毛”是不是你?他们这么问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忐忑。我只能这么说,“孟毛”好像我的影子,它投射在地上,并且已经面目全非,你觉得那是“我”吗?
    桫椤:评论家孟繁华说,传统乡村文明目下遭遇了严重的溃败,而新的城市生活尚没有形成稳固的文化意义上的传统。你的作品也写到乡村传统遭受外来文明的冲击时,人在新旧交替之际呈现出的矛盾心态,《风中的祷词》《火灾》《远方信函》等作品中都有所表达。你熟悉农村,又寄居在城市,看起来你还比较擅长处理乡村书写和城市书写的问题。
    孟昭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的父亲母亲生活在农村,我熟悉那里的村庄、河流、田野和牲畜。后来上大学、工作之后,我便来到城市,现代文明。我和城市保持着距离,但又无法回归农村,这是一种矛盾的情感和心理。你提到“寄居”这个词,很准确。确实是“寄居”,我把身体寄存在城市,我的灵魂在遥远的乡村。我的一些作品里,就是讲述这种游离状态的,这是一种不错的状态,写起来很有意思。
    桫椤:《春风理发馆》里的大部分作品带有鲜明的成长特征,你在写作时,对《小镇少年》《春风理发馆》《毒药》等篇目里的强烈成长意识有自我感觉,还是它们是作为一种无意识存在于你的思维之中?
    孟昭旺:每个作家都会有自己偏爱的视角,从我个人创作来讲,我更喜欢把自己的写作与回忆结合起来,一边回味着过去的时光,一边讲述着与它相关的故事,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少年时代的我比较内向,沉默寡言并且有些自卑。我不知道这种自卑的来源,但这是真的,我经常被一些大孩子欺负,因此我不怎么跟他们接触。正是由于这种性格,导致我在很长时间里,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自身的关注上,包括身体,也包括心理和情感。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客观上帮我认识了我自己,让我成为了“这一个”。
    桫椤:你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本体论者吗?在作品中看到了你太多的对身体的关注,比如性意识的启蒙,男女之间身体的交流,对身体本身的描写,以及对残疾人物身体的强调。你又如何看待身体与欲望的关系?
    孟昭旺:我相信,欲望是人的本能之一,它与情感、生存、交往等等都是与生俱来的。关于身体和欲望的关系,我认为应该顺气自然吧,不要无端放大,也没必要刻意回避。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欲望。因为我写的是少年,这方面的意识可能更突出一些。假如写一个成年人,或许会涉及到情感、命运、金钱、婚姻等话题。至于作品里的残疾人或者精神病患者,我觉得,这是我写作的一个个人偏好吧,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悲欢爱恨,但他们身上也有与常人不一样的东西,或者,很多在常人身上很平常的事情,在残疾人身上就变得不一样。我试着探寻其中的奥妙,探寻的过程就像寻宝。
    桫椤:你笔下的人物充满对生活的向往,因而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坚韧、执著,甚至固执的性格,但是也有的人物精神之中充满幻灭感,比如《毒药》里的徐美丽,《火灾》中的索尊池,你在写作中如何处理生活困境与内心焦虑之间的关系?
    孟昭旺:我还想再次强调一下,我的生活经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因为家庭变故,父亲9岁时开始独立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我出生时家里摆满月酒,父亲朝村里人了借50块钱。父亲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经常鼓励我,人穷但不能志短,自己在背地里吃再多苦,也要把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不能让人看不起。父亲对我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说我的小说里那些贫穷来自亲身体验的话,那么人物在面对贫穷时展示出的坚韧和执着大都有着父亲的影子。关于的内心焦虑那是另外一回事,我认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内心焦虑,每个人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孤独、恐惧、紧张、猜忌等等。有时候我觉得,我的小说就像在做心理测验,我喜欢把谜底用小说的形式悄悄地告诉你。
    桫椤:你提到《马拉之死》和《寻找雷刚》写于10年前,受到先锋写作的影响。其实不只这两篇,《鲶鱼案》《远方信函》也同样有先锋写作的影子。显然,在这些作品中,已经看到你对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先锋”这个词或许与青年写作不无关系,在你身上,我也看到来自“先锋”的强烈影响。其实“先锋”是个过程性概念,没有哪个“先锋”可以永远是“先锋”。
    孟昭旺:我们这一代写作者,包括比我们早一些的作家,比如“河北四侠”里的刘建东、李浩,他们在谈到自己创作的时候,很多都提到“先锋写作”的影响。“先锋文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认识到除了主题、中心思想、人物性格、心理描写之外,文体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我读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里的第一句:“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放在任何时候,这都是一个很棒的开头。当然,随着阅历和阅读经验的增长,我会逐渐淡化这种刻意强调文本本身的写作,我需要为自己不断地打开一扇一扇的门。
    桫椤:探寻事情的真相,是你作品中的主题之一种,而所有的真相都身处迷惑之中,非努力而不得真。你的创作在谋求对沉潜于表象之下的现实真相的剖析,这完全不同于当前流行的类型化写作的方法,你考虑过“文学性”与“可读性”的关系吗?你怎样看待电子时代的“纯文学”写作?
    孟昭旺:嗯,我完全明白你的所指。的确如你所说,我的小说,大都不同于当前流行的写作。我几乎从来不考虑我的读者,因为坦白讲,我并非为读者而写作,在写作时,我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内心。当然,这并不代表我排斥读者,恰恰相反,我非常渴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些固定的读者,但最好不要太多。《春风理发馆》在淘宝网上销售,总共卖出去两本,其中一本是我一个好哥们自愿购买的。两本,这个数量让我感动,也让我自豪。我不觉得“可读性”强或者读者多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文学是寂寞的、安静的、接近内心的东西,太喧嚣了反而不好。当然,你也可以用四大名著或者现当代文学名篇反驳我,但你知道,我说得不是那个意思。
    桫椤:在阅读你的作品时,时时感受到你在叙事中的谦逊和规矩,以及在感情表达中的节制,你为那些人物设置了非常好的“对手戏”和命运发展史,他们超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的格局和架构开阖有度,充分显示了你对叙事的掌控能力。作为一个写小说时间并不长的青年作者,你怎样在创作中培养技术性能力?
    孟昭旺:谢谢你的夸奖。我认为我的小说还没有达到你说的高度。不瞒你说,面对写作时,我始终是谦卑甚至自卑的,因为我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我离好作品的距离有多远。谈到技术性这个问题,我记得作家刘建东曾经告诫我,写作要一定要精致,要试着慢下来,假如作品中某一段或者某一句话读者可以跳过去而不受影响的话,那句话就有问题,那个故事的节奏就有问题。我在写作的时候,比较注重“陌生化”,就是让作品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这有点儿跟读者较劲的意思。
    桫椤:对你产生影响的经典作品有哪些?
    孟昭旺:我的阅读其实很有限。但我喜欢的作家,会一直追着读,找他的全部作品来读。格非、余华、荆歌,别的好像没有了。
    桫椤:你经常关注当代同辈作家的创作吗?
    孟昭旺:嗯,算是比较关注吧。我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杆,就像同班同学,考试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名次。
    桫椤:未来,你的创作有什么规划吗?
    孟昭旺:可能会写一些关于家乡的东西,一个人物系列吧。至于再远的规划,目前我还不敢想,包括长篇创作,有个朦胧的念头,但还需要长久的沉淀,技术上、情感上、阅历上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