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运与国运相牵——“学习贯彻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系列重要讲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军报 刘笑伟 参加讨论


    一
    2016年11月30日,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人民大会堂的灯光璀璨,一如满天繁星照亮夜空,也照耀在人们的心里。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习主席的话掷地有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文化对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地位,让人感佩在心头奔涌,豪情在胸中激荡。
    二
    何为文运?文学艺术之气运也。何为国运?国家之前途命运也。相牵相连,指的是文学艺术的气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的紧密联系。
    文运与国运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独特视角。“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文化精神是文艺之魂,没有强劲振奋的文化精神就难有真正繁荣昌盛的文学艺术。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其文学艺术都呈现出博大深厚、乐观豪迈、坚毅自信的风格气派。秦代创造了壮丽无比的建筑、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书法艺术中的小篆和隶书等,真可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汉代的歌赋、画像石刻、雕塑、碑帖、印章等等,无不展现出蓬勃奋进的力量、建功立业的豪迈,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和视野广阔的巨丽之美。盛唐之时,唐代文艺形成了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气质和“有容乃大”的气派,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其辉煌令后世追慕不已。诗歌的壮丽雄奇、石窟造像的博大华贵、唐三彩的绚丽色彩等等,都展现出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青春旋律和“国容何赫然”“乘运共跃鳞”的繁荣气象。
    研究文运与国运,宋代是个绕不过去的时代。许多人会说,宋代的文运尚好,为何国运不佳?其实,两宋时期文艺尽管也不乏有一些恢宏大气乃至忧思悲愤之作,更有不少光彩夺目的文艺大家,但这一时期文艺最大特点是市井文艺的勃兴。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柔弱的文艺。宋词有雅的特点,它起源于市井歌谣,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幽约怨悱,细腻怅惆,但没有“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只是“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也会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试想,一个在柳巷中反复吟咏传唱着“晓风残月”的民族,能够抵挡住来自大漠的滚滚铁骑吗?宋代的文艺是繁华的,但那些杂剧、杂技、说书、皮影、花鼓等,不能振奋民族精神,更没有体现民族的尚武精神,这样的繁华难道不是脆弱的繁华吗?难怪辛弃疾慨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文运与国运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伟大复兴时代的独特视角。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神采飞扬的历史阶段。百多年来,饱经风霜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少苦痛、悲伤、抗争,在命运的“过山车”上历尽了艰难和曲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告诉这个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我们如此之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将是世界上首例十亿人口级别的大国和平崛起的范例,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一个国家要兴国强国,就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须臾离不开文艺的鼓舞和激励。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将激励中华民族在辉煌和奋斗中大踏步走向明天。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将伴随着一次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必将为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文明样式。
    三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毋庸讳言,我们在走进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挑战和考验;也有极少数人在各种原因支配下,干着“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还存在着炫富竞奢的浮夸、低俗媚俗的炒作、见利忘义的陋行等现象。物质富有起来了,为什么精神反而贫乏?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物质在抛弃心灵,道德在偏离底线。在聆听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之后,我反复问自己:有没有在网络上围观“小月月”们并打鸡血般地叫好?有没有曾经期待一个个没有价值、没有是非、只有搞笑的低俗节目?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因此,文艺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培育和弘扬,在这个伟大时代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以文运的勃兴助推国运兴起的时代重任,历史般地落到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肩上。
    四
    思考这篇文章时,正值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篇写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德贵的文章,让我久久难忘。据陈德贵回忆,1937年12月15日,30多个日军守在江边,两个日军把难民押到江边枪杀,从上午到傍晚,没有反抗,没有呼喊,3000多人的血染红了江水。可见,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失去血性,失去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和信心,付出的代价会是多么巨大,多么令人痛彻心扉。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军事文艺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军生命线的活跃因素,必须以坚定的自信和强烈的担当,在讴歌党的领导、铸牢忠诚品格上,在服务备战打仗、锻造战斗精神上,在劲吹新风正气、传承红色基因上积极作为,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中国的军事文艺有个“文脉”,是几千年来延续的、从不曾中断的传统,那就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风骨,崇高、阳刚、壮美的品格。读屈原的辞“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杜甫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再到陆游的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再到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样的令人回肠荡气,一样的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几千年来,中国军事文艺的文脉一直没有中断过。军事文艺本质上是战斗文艺,在革命年代,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多少荡气回肠的诗句,多少催人奋进的篇章。
    文运兴,国运兴。国家文运的勃兴,离不开军事文艺的繁荣发展、同频共振。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肩头的重任,更加重视打造强军文化,加倍努力真情唱响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忠诚之歌,加倍努力书写强国强军、追梦圆梦的时代篇章,加倍努力弘扬热爱祖国、礼赞英雄的主流价值,使军事文艺成为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部队的炉中之火,成为催生部队战斗力、强军兴军雄浑交响中的壮丽乐章。广大军队文艺工作者要把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全面系统学习,切实牢记在心。中国军队曾与亿万中华儿女一起,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伟大精神,也必将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写出新史诗,筑就新高峰。记录这个伟大时代,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成为军队文艺工作者的世纪重任。
    五
    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人民大会堂穹顶,灯光闪耀时,灿如繁星。那天,与我一起参会的一位代表写下了一句诗:灿烂星空下,燃情文艺人。是的,我们身处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同时也应该是中国文艺伟大复兴的时代。从历史的角度看,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将照耀着这个伟大的征途。军队文艺工作者学习重要讲话、贯彻重要讲话,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中国作协九大解放军代表团代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