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新乡土中国需要新表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肖东坡 参加讨论


    当年,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高度概括了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展现了中国传统农村的面貌,成为一代代人窥探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镜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土机的轰鸣替代了乡间鸟儿的啁啾声,高楼大厦让炊烟袅袅成为永远难以再现的记忆,乡土中国“乡土性的某些特征”正在发生改变。遗憾的是,在汹涌澎湃的城市化浪潮中,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投射给了城市,对当代中国的乡土、乡村关注不够。尤其在如今这个媒介化社会,大众传媒主动描绘乡村发展图景并将乡村发展图景描绘得真实而丰富的并不多。
    纵览当下的电视荧屏,有《乡村发现》(湖南卫视)、《黑土地》(辽宁卫视)、《乡村季风》(山东卫视)、《致富经》(央视七套)《每日农经》(央视七套)等涉农电视节目。这些节目,虽然呈现农村新变化的切入角度丰富多样,但大多仍局限于经济视角,从社会文化、农民心理等角度切入的涉农电视节目仍然是少数。中央电视台的《乡约》节目,以乡村婚恋作为观察维度,从农村青年男女的婚恋中看到了山乡巨变,填补了当代中国电视传播的一个空白。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以“礼治秩序”为主要观察路径,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等问题。但由于《乡土中国》的文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得诸如男女有别等概念仍停留在抽象的层面,而《乡约》在延续“礼治秩序”观察路径的同时,找寻到了一个细微的触点,全方位展现了乡土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新变化,将费孝通先生抽象化的理论进行了具象化的呈现。婚恋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个体对情感的态度,更能由此折射出时代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文化特色。《乡约》节目中的农村男女青年,以真实为基本原则,将自己呈现在电视舞台上,并遵循节目的规则安排,提供丰富全面的个人信息,比如兴趣爱好、人生经历、创业故事等,让更多人通过他们了解了当下中国农村的现实,完成了对当代中国农村文化图谱的书写。
    费孝通先生以精细化的方式,深入探测中国基层的“五脏六腑”甚至“细胞血液”,将乡村作为一套独立的生命运作体系来进行呈现。费先生那种深入基层、走进一线的研究方式和讲述方式,也恰恰是新时期的乡土中国表达所需要的。把演播室彻底搬到乡村,有时在农家果园里,有时在金黄的油菜花丛中,有时在露天的场院里,以最放松的心情和最平实的语言,直观呈现最真实的农村面貌……在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中,除了《乡约》恐怕再也没有别的节目能把“根”扎得如此之深。如今的中国乡村跟中国的城市一样,每天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要把握住中国当代乡村的每一次脉搏的跳动和每一次面貌的嬗变,就必须近距离、长时间地对中国基层农村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乡约》等农村题材电视节目,不仅以影像的方式让新时期的乡土中国得以鲜活呈现,更以“走进去”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经验。
    从2004年到2016年,中央连续十几年推出各种惠农政策,也通过制度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这样宏大的现代发展语境下,我们需要更多像《乡约》这样的电视节目去记录新农村的发展图景,去承担“把中国农民送到工业社会的彼岸”的使命。这就要求广大电视工作者放开胸怀去拥抱农村,迈开脚步去丈量农村,打开视野去观照农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