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他拯救了155个生命,却为何仍遭质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青年报 张嘉 参加讨论


    《萨利机长》背后的真实故事——“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他拯救了155个生命,却为何仍遭质疑
    
    
    电影剧照
    
    电影剧照
    
    导演伊斯特伍德在给汤姆·汉克斯说戏
    正在热映的电影《萨利机长》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后不久,在空中遭遇鸟群撞击,导致飞机在距离地面2800尺的高度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
    机长萨利·索伦博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挽救了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整个过程耗时24分钟。
    这就是震惊全球的“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然而,尽管萨利机长因高超的飞行技巧和史无前例的英勇行为赢得公众及媒体的广泛称赞,成为英雄,但鲜为人知的是,事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反复将萨利机长召回,讨论机长是否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以后萨利的声誉和事业遭受了毁灭性的质疑。
    《萨利机长》的导演是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已经86岁高龄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萨利机长则由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主演。
    真实事件中,打动导演的正是“英雄行为被怀疑”
    先来科普一下,萨利机长的这一行为何以被称为“奇迹”。
    飞机起飞不久即遭遇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鸟撞击是指飞机和一只或者一群鸟之间发生的冲撞,90%的情况下发生在起飞或降落期间,1549号航班所经历的飞鸟撞击的特殊性在于双引擎受到撞击后,在不足900米的飞行高度处失去了所有的推力。民用飞机飞行员都受过如何处理飞鸟撞击的训练,但从来没有人在如此低的飞行高度的情况下,飞过人口密集地区时经历过双引擎失灵。
    两架引擎在史上最低的飞行高度双双失灵是史无前例的困境,面对这种境况,萨利机长确实有多种选择的机会——飞回出发机场、飞向邻近机场以及最无奈的选择迫降河面,最终,他选择了迫降河面。
    相比在地面迫降,飞机水面迫降将更加危险。原因在于首先水面不像路面是平静的,水面的起伏与水流完全不可预测,如果一旦飞机的机头或者机翼先碰到水面的话,飞机很容易翻过去。只有保证以绝对完美的角度滑进水中才能争取到短暂的漂浮时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哈德逊河迫降才会被称为奇迹。
    另外,水温还将直接影响生还率,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大部分人不是被淹死,而是水温过低冻死的。哈德逊河奇迹发生时,正值1月份,如果不是迫降之后河面上的救援队及时赶到,155人恐怕无法完全获救。从这个角度而言,救援队也是这次奇迹的重要因素。
    “哈德逊河上的奇迹”整个故事中,吸引导演伊斯特伍德开拍电影《萨利机长》的动力就是:“一个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人,是非常吸引观众的眼球的。但对于我来说,影片真正有冲击力的地方是在即使主角作出了拯救上百人生命的决定,调查组还是对他的决定抱有怀疑”。
    伊斯特伍德自己也经历过一个神奇的降落,在某种程度上将他和这部作品紧密联系起来。当时,21岁的伊斯特伍德还在军队,一次他免费乘坐从西雅图飞往阿拉梅达的海军飞机。“当时外面狂风暴雨,飞机在加利福尼亚的雷耶斯角坠落。后来我发现自己已经在水里,准确地说是太平洋,我使劲朝海岸游,当时还在想,一定要保住性命,不然只活到21岁也太亏了”。
    与伊斯特伍德合作多年的老搭档提姆·摩尔说:“让人为之震撼的是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伊斯特伍德仍然记得当初坠落的所有细节——飞机的尾部开始下沉,每个人都在迅速逃离飞机开始游泳,因为他们担心飞机会沉没到水里。当然,我不觉得这一点是克林特选择这部作品的原因,但这部作品一定是召回了他的许多记忆。”
    尽管伊斯特伍德不认为自己的经历与航班1549上的人相同,不过这一经历还是为他导演萨利故事——尤其在细节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伊斯特伍德说:“我认为我经历过类似的意外,作为一位飞行员,如果没有发现任何可以降落的跑道,我想我也会选择降落在水面。”
    没有人向机长发出警告,没有人教过,你会在史上最低的海拔高度同时失去两架引擎,从来不会有人培训过该如何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扮演萨利机长的汤姆·汉克斯说:“我不是一个飞行员,但是我知道能够完成一个这样的降落是不可能的。这个决定出自于一个非常实际的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作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决定及其意义。即使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英雄,可是能完成那样的降落,真的是一件属于他的英雄事迹,毕竟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配合默契的正副机长,事发前几天刚刚认识
    “哈德逊河上的奇迹”发生在一个很敏感的时期:美国刚刚遭遇过9·11事件、在中东驻扎了军队、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等。当时的美国人民是不安的,急躁的。“哈德逊河上的奇迹”中上百人死里逃生虽然和绝大多数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此次奇迹却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也因此,汤姆·汉克斯说他们在纽约拍摄《萨利机长》时,貌似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在拍摄这部电影,“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将头发染成了白色。天啊,我听到太多人和我打招呼说:‘你好,萨利’,‘好样的,萨利’,‘创造哈德逊奇迹的男人’……很令人兴奋。”
    汤姆·汉克斯享受到了欢呼,可是萨利机长在成为英雄后,最初的那段日子并不好过。萨利机长和副机长杰夫·斯基尔斯遭到了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NTSB通过电脑进行事故重演,显示萨利机长当时返回拉瓜迪亚机场或飞向备用机场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其实才是最危险的选择。
    如果调查证明萨利当时做了错误的决定,那么他40年来累积的经验、口碑等等一切都将毁于一旦。白天,他与事件中的副机长杰夫·斯基尔斯被调查组审问。夜晚,他被噩梦缠绕得心神不宁。那些噩梦,全是关于如果1549号航班没有迫降在哈德逊河面上而可能会发生的更糟糕的情况。斯基尔斯说连续两三个月,他们都被压力缠身,导致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紧张。后来他们进行了心理咨询治疗。如今,一切噩梦已经过去,斯基尔斯仍然从事飞行工作,如今的他已是一位总指挥。
    切斯利·萨利·索伦博格14岁便开始接触飞行,16岁时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的单人飞行,在空军学院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后加入空军,成为了美国空军F-4幻影战斗机的飞行员,在部队里驾驶了5年的战斗机并获得了队长的等级。之后他加入了全美航空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还协助制定了机组资源管理中的空中安全训练程序。在57岁时,他接管了1549号航班。此时他已经有了超过40年19700小时的飞行经验。在飞行商务航班之前,萨利是一个绝对专业的飞行师。统计来说,他已经有大约2万小时的飞行记录,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次的起飞、降落,甚至也经历过多次的潜在危机或恐慌时刻。
    但恐怕所有萨利经历过的恐慌经历加在一起,也比不了他在哈德逊河上那208秒所面临的一切更惊心动魄。
    飞行员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都努力为各种可能在空中发生的意外准备着,萨利那一次就面临了挑战他职业生涯最可怕的一次险境。萨利机长认为当时的决定已经是上上策。发现飞机两具引擎同时熄火时,他急中生智做出的最佳选择,便是在那条连接新泽西和曼哈顿西区的哈德逊河。因为“在纽约都市中心找到一个足够宽敞和平滑的地面是不可能的”。
    拍摄《萨利机长》时,为了描述在空中的关键时刻的场景,萨利向剧组阐述了他当时的想法——“怀疑,否认,现实”。他说这三个关键词帮助他采取了三个明确的行动: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设定清晰的优先事项、管理操作工作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要求做太多,但一定要一件一件合理地按照顺序来”。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得如此默契的萨利和斯基尔斯,是在飞行前几天才认识的。幸运的是,他们所受的专业训练,使得他们不需要解释每个步骤便能够有效地交流。
    招募演员,寻找当时的“在场者”
    在电影里,意外发生后,萨利很快就开始接受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事实上,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庭审会是18个月之后发生的。
    尽管萨利机长在这次调查中受到心理折磨,但他并未抱怨。汤姆·汉克斯说:“萨利告诉我:‘其实,坐在桌子背后调查我的人都是好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有义务收集到所有未知的信息。毕竟,受损的那架飞机价值不菲’。”
    扮演萨利机长是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无法拒绝的。“当你阅读到如此激动人心却又朴实平滑的作品,你会不由自主的去争取这个角色。如果放弃这个作品的参与,就跟在棒球比赛季里放弃最后一场精彩的决赛一样,一定会让人很不甘心。”
    《萨利机长》的主题充满希望、勇敢、坚韧。导演伊斯特伍德说:“希望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向人们展示:困境不是绝对的,一个糟糕的处境也可以逆转,得出一个好的结果。如果有事情出错,总会有像机长萨利那样愿意贡献出他们的时间、努力甚至是生命,去保障他人利益的人。”
    汤姆·汉克斯说:“如果你是一名消防员或一名警察、一名士兵、一名飞行员,人们会对你的英雄主义有所期待。对于我来说,英雄的定义是,他可以为了作出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努力并超越自己的人。萨利机长做到了,他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他知道自己可以成功地完成迫降。他没有时间去害怕。他连在脑子里分析成千上万信息的时间都没有,但他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人。”
    这位谦逊的机长希望,所有在2009年1月15日这天发生意外的当事人都能被承认,而不是只有他一人。“人们聚在一起,相当出色地完成了他们该做的事,因为这样,我们所有人才能够得救。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一天、那一架飞机。”
    也因此,影片不仅将拍摄地点设置在纽约,尽力还原当时意外发生的环境,而且,伊斯特伍德在招募演员时,就要求尽量找到当时在场的救护人员,希望他们能参与到作品中。电影中的指挥官麦克·德兰尼和侦探罗伯特·罗德里格兹,都是位于布鲁克林的纽约市警察局水陆空救助部门的一员;大纽约协会的组织人克里斯·梅尔卡多等人也参与其中。此外,当时事发后,红十字会和志愿者的确带来了棉被和衣服(袜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这些在片中都有呈现。
    一些纽约新闻广播员也在片中出现,包括兰格尔·皮恩克斯顿、波比·库萨和克莉丝汀·约翰逊。现实生活中的机长拉里·格思里、机长露西·杨、机长洛莉·克莱因和副机师乔恩·韦顿则以飞行模拟器的操作者身份,出现在片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