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何建明:徐迟,改变很多人的文学基因的人——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湖州晚报 黄水良 参加讨论


    “徐迟是一位改变很多人的文学基因的人,也改变了我的生命基因,作为报告文学作家,我们无不以感恩之心怀念徐迟先生。”
    这是6月7日下午,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为湖州广大文学爱好者主讲的“徐迟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所作的开场白。
    徐迟先生发表于1978年1月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他一生最重要和最闪耀的代表作,也因此奠定了在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领军地位。《哥德巴赫猜想》和徐迟先生对何建明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也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人生基因和事业基因。
    何建明最初的文学之路,是从诗歌和小说开始的,但自从读到了《哥德巴赫猜想》之后,从此,他立志要走报告文学创作之路,这一写就是40年,是徐迟的精神鼓励他走到了现在。
    讲中国故事,是何建明的立身之本。从20来岁写第一部报告文学《腾飞吧,苍龙》起,何建明就开始长达40年的中国故事的讲述。写出了三十几部长篇,上百部中短篇。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讲述中国故事。
    在生命最重要、最宝贵的40年里,他几乎没有停止过一天因报告文学而活着的时间与空间; 40年里,他几乎没有停止过一天与报告文学结伴而行的悲喜之情; 40年里,他几乎不知道还有哪一种音乐、哪一个画面、哪一个人,能像报告文学一样吸引他,感动他,甚至是摧残和迷失他。
    多年来,何建明创作的足迹踏遍了农村、军营、边疆、海洋、灾区、山区、矿区,许多的大小建设工地,甚至非洲、美洲……他去过最遥远的地方,采访过驰骋风云的人物,也采访过最苦难的人群。 40年来,他和中国一起成长,也一起见证并亲历了诞生那些中国故事的最难忘或最精彩的过程。
    现在有很多作家,有本事将故事编写精彩,但不感动人,抓不住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原因就在于深入生活不够,阅读生活的能力不够。
    何建明动情地讲述了自己三赴汶川大地震现场采访的情景。当时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有两万记者、三千多作家都远赴汶川灾区采访,怎么写?怎么下手,是写出平庸之作,还是另辟溪径,写一部传世之作。何建明把采访的重点放在灾情中的生命。写生命也有无数视点,他写从灾情发生的第一个七天和七十七四十九天,及百天忌日这三个特殊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灾区带给他不同的感受与人文思考。将发生在中国的“地震文学”提升为全世界都能读懂和被打动的作品,他的《生命第一》是地震后各种与之相关的报告、纪实和文学作品中极其出色的一部,彰显了思想性与文学性在“地震文学”中的突出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