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王勇英小说:芒花飞舞,万物有灵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徐鲁 参加讨论


    
    王勇英是年轻一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实力派人物,是一位水静流深的作家。她有自己坚实的生活根基和志存高远的创作追求。这些年来,她潜心于西南边陲芒花飞舞、稻花飘香的乡土上,从容地书写着自己的乡土童年,书写着具有浓郁的客家地域文化气息和民间神话风味的儿童小说、童话和散文,不仅写得多,更重要的是写得美、写得好。
    王勇英的作品让我想到了沈从文和他笔下的湘西乡土故事,想到了散文家苇岸所说的“乡村永恒”以及屠格涅夫一再说到过的“只有在乡村中才能写得好”的合理性。是的,对王勇英来说,也许真的是“只有在乡村中才能写得好”。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传记里有个细节:1839年秋天,乔治·桑离开诺昂回到巴黎后,不时想起她在诺昂犁过的那些田地,想起休耕地边的那些胡桃树,禁不住叹息说:“没什么好说的,生为乡下人,根本适应不了城市的喧哗,还是家乡的泥土美啊!”不知道王勇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叹,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她写得最好的作品还是她的乡土童年故事。她的丰盈而质朴的乡村童年生活经验积累,她对自己乡土上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的爱与知,是别的儿童文学作家所不具备的。她的乡土童年写作,也为文学评论家们提供了一个很独特的研究案例。“乡土童年”,也许就是王勇英今后会不断地、重复书写的“同一本书”。这本书,换了别人也许是写不了的,或者说,即使能写,也不会写得这么好。
    王勇英近期的小长篇《雾里青花泥》并非完美无瑕,例如在结构上,不断的“闪回”和回忆反而使故事变得支离,不流畅;还有故事情节上有时过于“巧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真实的力量。但从整体上看,这仍然是一部写得很美的作品,承续了王勇英乡土童年书写的一贯风格,尽显了她在这个题材领域的“强项”。
    小说写出了质朴、善良的人性之美。故事的背景是云南高黎贡山脚下、怒江大峡谷中的丙中洛雾里村,一个望得见千年雪山、传说中有十大神山守护的云雾缭绕的小山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远离了繁华和喧嚣的、物欲横流的都市,保持着单纯、质朴和善良无私的美德。无论是心地单纯、明亮得像一朵早晨的野花一样的小女孩青麦子,还是善良无私、一生悲苦地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痴爱,有着菩萨心肠的青巾老妈……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熠熠闪光的人性之美,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大爱的力量。
    美好的故事,总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王勇英写的虽然是一部带有边疆地域特色的小说,却也是一个真正的“中国故事”,故事里传达出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善良无私的道德与情怀,表现了中华民族渴望光明、追求幸福的美好的价值观。这种明亮向上的价值观,相信无论是处在什么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能够认同和接受。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雾里青花泥》是一部“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的作品。小说写出了万物有灵、互为依存的自然之美。故事发生的地方雾里村,就像一个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是一个呦呦鹿鸣、芒花飞舞、万物有灵且美的地方。这部小说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两组主人公:一组是青麦子、青巾老妈、赤赤大叔等人物;另一组是青花泥、青果、青石、青牛、青叶和飞雪等动物。以青花泥为代表的狗狗们的生命,被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带有童话色彩的雪狼传说的背景。它们拥有自己的灵性、尊严和善恶感。在故事里,青花泥家族三代的生命,与青巾老妈、青麦子的命运不离不弃、息息相关、亲情怡怡,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小说里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狗狗们的生活细节和同样善良、美好、无私的灵性。因此,可能有的读者也会把这部小说当作动物小说来看待。王勇英写狗狗们的生活细节、乃至它们的心理和情感时,也确实采用了动物小说和童话的笔法,融入了很多的想象与虚构。但是也写得很美,合情合理,富有感染力。
    此外,小说还写出了一种山青水秀、芒花飞舞的乡土之美。故事背景并非作者的家乡广西乡村,但是作者满怀着对祖国大地山河的热爱之情,在书中用散文和散文诗的笔调,写出了一种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之美。雾里村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深藏在雪山峡谷之间的田园小村。大自然赐给这片乡土以雪山、森林、草甸、峡谷、野花和各种生灵,赐给了这片乡土以清泉、木楼、火塘、青稞、背篓和各种青菜瓜果,人类在这里与它们和谐相处,共享祥和、宁静、亲善和风风雨雨。
    故事的主人公青麦子即使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看见了光明,但是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大城市,重新回到了雾里村。这片乡土,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如同“香格里拉”式的理想色彩。青麦子的回来,似乎也是作者的一种象征与暗示:一旦你在这片乡土上生活过,或者来到过这里,你就再也离不开它,它不仅是你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听得见的狗吠与鸟鸣,更是你记得住、忘不了的乡思和乡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