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文艺青年是个褒义词“80后”作家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
张悦然与读者分享写作心得。 主办方供图 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4月22日在佛山顺德北文化中心举行,于坚获得“2016年度杰出作家”称号,获奖的作品包括《闪存》《朝苏记》《并非所有的沙都被风吹散:西行四章》。女作家张悦然获得“年度小说家”,其小说作品《茧》同时获奖。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韩梦菲 12年前,张悦然还在新加坡读计算机专业,初出茅庐的她凭借《十爱》斩获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12年后,张悦然以《茧》,再次登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领奖台,并捧回了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的桂冠。 4月23日晚,张悦然来到广州方所,向读者讲述自己多年写作的心路历程。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张悦然说,相比十多年前,小说趋于边缘化,但是热爱文学的人可能会更加专注,“文学的真正热爱者是不会轻易被风吹散的。” “不为取悦读者而写作” 今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小说家”“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均由“80后”作者摘得。评委会认为,张悦然在同代人中生活,却不像他们那样思考,“青春经验之外的历史重负,个人内心的磨难,爱与罪的根源”,才是《茧》的核心母题。 在长篇小说《茧》当中,张悦然首次脱离了自我去打量世界。这部小说不返回到过去,并且沟通她和祖父、父亲三代人的情感。张悦然说:“很多现实中无法进行的交谈,在小说的时空里得以完成。” 在致答谢辞时,张悦然说,自己非常喜欢“小说家”这个词,因为它简单、朴素、职业。与“作家”的称呼相比,她觉得“小说家”更多了一点“匠人精神”。对于这些年的写作之路,张悦然看得挺“淡然”,她说,“作家这个身份,如同一件忽然派发下来的制服,并不能算合身。” 虽然被不少读者誉为“最具才情女作家”,但张悦然坦言:“我并不会为了取悦读者而写书。作家本身的文字都被深深地烙上了个人内心情感的印记,文字和性情永远连接在一起,如果把它扭转过去适应读者,这对我来说几乎是一件完全办不到的事情。”但对于读者,张悦然表示,自己始终都会关注和尊重,“我始终渴望着与读者交谈,产生情感的交流。” “文艺腔难以有力表达” 张悦然从20岁出头就已进入文学创作领域,那时的她,由于对于现实世界还知之甚少,她的早期作品充满了童话色彩,她笑称,自己那时的作品就如“空中楼阁”,同时也非常害怕自己的“空中楼阁”跌入尘埃,从而失去光彩。 有人觉得文艺青年就是没有自制力的、没有原则的,甚至是没有责任感的,这点张悦然并不赞同。“如果我是一个读者而非一个写作者,我真的很愿意做一个文艺青年。”张悦然说,“文艺青年”在她心中永远是个褒义词,“他们身上有活力,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交到年轻的朋友。‘文艺青年’如果能坚持下去是很美好的事情。” 因为入行早,张悦然早年在写作中受到了很多滋养,也拥有了一个在文艺世界中尽情遨游的美好阶段,“但这些却成为一种难以转型的气质,单靠文艺青年的文艺腔难以驾驭起小说这样一个复杂、综合的事物,也不能在其中达到有力的表达。” 较早的进入文学创作世界,于张悦然而言,积极和负面影响也是兼而有之。“由于年少写作时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甚少,思想可以在一种理想的状态中得到很好的保护,但这也会让我的思想有时候过于单纯甚至是无能。”但张悦然渐渐地发现,现实的世界完全可以表达和阐释自己内心的情感,不需要借以超现实的辅助。 “我写不好公众号” 张悦然到广州方所的当天,正值“世界读书日”,“阅读”这件事总会在每年的这一时间热闹起来。既然“读书”这件事已然不再那么单纯了,那么,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小说又应当如何存在? 张悦然说,小说在相比于十多年前,一定是日益趋于边缘化的,但是热爱文学的人可能会更加专注,“文学本不需要那么多人的关注,它就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每个时代都会聚集起来热爱文学的那么一些人,文学的真正热爱者是不会轻易被风吹散的。” 在张悦然看来,如今,作家的形态更多样了,“对于写作,社会也变得更加宽容。尤其是在写公众号的时代,如果一个写作者有‘偏才’,他会得以显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会有大量受众。但在过去,比如上世纪90年代甚至几年前,他可能没有办法胜任一个小说家的角色,更难以收获这样的名声。” 但张悦然不否认,作为传统写作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你的作品和读者距离很远,没有办法建立起良性沟通的时候,很可能会使得他们(读者)把头背过去。但我觉得作家没有办法做什么,作家的写作跟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有些事也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张悦然说,自己不会去开微信公众号,“即便是开了我也写不好,因为我不擅长做这件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