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莫高窟,灵感飞升之圣地——观敦煌舞剧《莲花》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严森林 参加讨论


    
    舞剧《莲花》剧照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之际,在甘肃兰州音乐厅绚丽上演了敦煌舞剧《莲花》 ,曼妙多姿的舞者立马将观众的心灵感知引向迢迢千里鸣沙山麓神秘而静谧的莫高窟——这里有着全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宝窟,有着历经久远开掘不尽的价值宝藏,至今文载丝路博览天下,将大美大智承传弘扬于“一带一路”四面八方。古今中外,但凡来临的人皆会感受到这片圣地的灵智与滋养。“性灵游求美” ,“驱命游求真” ,据说《莲花》的创作者们就是从1600多年前虔诚而灵慧的乐僔和尚在鸣沙山崖开凿第一个洞窟的创举中捕捉到赋予舞台艺术灵感而鼎力推出这部崭新作品的。
    在舞剧《莲花》中,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莫高窟的一位“塑匠” 。剧中的“蓝莲舞”“红莲舞” “白莲舞”与飞天与佛陀与百姓总是营构出美妙动人的舞蹈语汇,在有规律而自由自在运动变化的时空中揭示着“塑匠”求索自我生命原点和探求唯美的修行梦想,而这梦想、这夙愿总是在他们的灵性飞动中终归呈现在“莲花”由表及里的神态风韵上。但这部作品不论运用多么现代的艺术元素与鲜活清丽的视觉效果,均难以遮掩住佛教初始文化中的美意与灵动。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一出生就会走,就有灵性,而且“一步一生莲” ,给这个洪荒世界带来无比的美妙与祥和。是故, “步步生莲”早就成为佛家吉语,莲花早就成为佛界专有的装饰物和象征吉祥之物。而该舞剧中的“莲花”在今天创作者的心灵中便印证为以肢体语言与纯正意境揭示舞者真爱真美真智慧的艺术初衷。
    任何人来到莫高窟均有自己的感识与意念,或朝拜,或祈愿,或图索,多遇灵感突发而不可平伏。乐僔和尚亲眼见到三危山顶的灿烂辉光仿佛许许多多的佛陀菩萨在诵经,便心动不已驻足此地。他的脑海已经出现佛界诸神的妙善真身,于是在沙山间回响起锤声,破天荒开掘出第一个佛洞以志祷念。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乐僔,取“道行莫高于此僧”之意,将这里的佛窟称作“莫高窟” ,赞誉乐僔开创首窟之功。正是第一个洞窟的出现引来许多僧人、信徒、供养人和当地主政者持续地再发现再掘进。这样,从东晋始至宋元千百年来便在这山崖绝壁间出现了500多个各朝代的佛洞神窟、 45000多平方米浩如烟海的璀璨壁画、 2400多尊栩栩如生的多彩塑像,包括那个震惊中外的藏经洞、无与伦比的大量文献宝典,还有守佛窟的王道士、莫高窟的守护神常书鸿、博大精深的国际显学——敦煌学,以及日日夜夜讲述不尽的民间传说故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人类文化圣地——曾经激发过多少人的灵气、情感、意志和精神。
    当然,莫高窟更是艺术家们灵感思维持续飞升之地。仅就1979年至今甘肃文艺舞台上的戏剧作品而言,也是完全能在世人面前值得称道的。位列经典走向世界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在创作初始之时,赵之询、刘少雄们就是从莫高窟壁画“伎乐天”中获得灵感而幻化出舞者“英娘”和“神笔张”人物形象来,艺术家们以开放性的“丝绸之路”文化精神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交汇,不仅使作品蕴含了深刻而重大的题旨融入国际社会主旋律,而且一举创造出以“三道弯”式“反弹琵琶伎乐舞”为代表的敦煌舞派。2000年春,在北京一炮走红继而在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连续上演1000场次的大型民族舞剧《大梦敦煌》在其初创时,总编导陈维亚一行就是在深入三危山、大泉河、莫高窟圣地时仰天慨叹“拜托菩萨,拜托敦煌!兰州的舞剧梦想一定会出现在世人面前……”果然,有一位名叫“莫高”的青年画匠与月牙泉的化身“月牙”姑娘超越出佛界与世俗之阻限而演绎出举世凄美、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来,这在甘肃已经成为第二个国家级舞剧经典之作。
    还有舞剧《箜篌引》 《天马啸啸》 ,秦腔《茸宝记》 ,儿童剧《九色鹿》 ,以及另一台令人惊叹不已几乎在敦煌城旅游旺季天天上演的甘肃杂技剧《敦煌神女》 ,均因敦煌的传说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的启发而进入灵感的飞升呈现出各具艺术特色的舞台场景,创作者们借佛菩萨的灵慧慈恩而状写人世间的爱憎苦乐和善仁德,何其美悦古朴!包括其他像歌舞诗《西出阳关》 《敦煌古韵》等10多台主题晚会节目在内,甘肃的诸多以敦煌莫高窟为题材的舞台剧已构成甘肃宏大的富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景观,充分体现了今天甘肃段丝绸之路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舞台剧艺术家们向来格外地希冀灵感的到来,那是一种“从天上突然降临的惊喜”“星光般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他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没有艺术灵感就没有艺术创作。无论《丝路花雨》还是《莲花》 ,主创者们都是因敦煌莫高窟圣地而产生灵感思维,这不断提醒艺术家们面对“灵感” ,必须怀有虔诚而朴素的创作心理深入生活,深入大千世界,发现蕴含生命新质的异彩;必须随时随地捕捉灵感的辉光,迅速用“一闪念”点燃久已在胸的知识积累与审美素养,实现灵性的“发酵”与升华;必须脚踏实地着力于意韵的创新、手法的独到以营构作品形态的新世界。且要务必记住,欠缺哪一条均难以实现创作的梦想和又一个“新我” ,特别是“性灵”与“驱命”正是迎接灵感飞升和大作问世的内核与支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