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她用诗的语言描述她的不堪,其实非常疼痛”——导演范俭谈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中的余秀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赵志伟 参加讨论


    
    范俭
    青年导演范俭执导的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自今年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亚洲首映以来,至今仍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不定期的点映活动。这部长达88分钟的影片,以极具话题性的女诗人余秀华的离婚为主要叙事线索,用诗意化的纪实语言直面观众,再一次引发不同程度的热议。近日,范俭来到北京单向空间·花家地店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畅谈了该片制作的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
    谈起影片的拍摄初衷,范俭觉得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缺乏诗意” 。在成片的《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大量的镜头语言无言地散发着人物的情绪,饱满而丰富。风吹着麦田,余秀华站在起伏的麦浪之中……白杨树上的鸟儿,突然冲向蔚蓝的天空……余秀华用她那独一无二的嗓音吟诵着,“我很满意,在这里降落,如一只麻雀儿衔着天空的蓝穿过。 ”再比如,一条小鱼在荷叶上的一汪水中游动;冬日簌簌的雪覆盖了宁静的村庄;火车隆隆地穿过乡村与城市……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余秀华在看完《摇摇晃晃的人间》后曾跟范俭调侃,这部片子除了她之外拍得都很美。
    而这,毫无疑问跟范俭的求学经历有关。1977年出生的他, 200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导演专业的纪录片方向。“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让我建立了两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个是纪录片也是电影,纪录片应该努力用电影的方式来呈现,而不是电视的方式、新闻的方式。后来我独立创作的纪录片中很少用采访,就是因为我觉得采访的方式恐怕不是电影的方式,电影应该强调视听、空间、动作、表情。当然,我独立创作的纪录片也完全告别了解说词,对我来说,那完全是电视的手段。在电影学院建立的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纪录片必须要从故事片那里借鉴和学习很多东西,讲故事的方式,结构的技巧,蒙太奇的运用等等,都应该向故事片学习。 ”范俭的这番认识贯穿于《摇摇晃晃的人间》全片。除了余秀华人物本身,这也成为很多观众选择到影院观看此片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早在2016年12月,该片就曾获得第六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奖,大约也不外如是。
    范俭和余秀华的相遇,可谓是一拍即合。范俭透露,自2014年起,他就有拍摄诗人纪录片的想法,而2015年1月余秀华的横空出世,似乎正是为这部纪录片而来:一个生活和诗歌存在巨大反差,却又能从庸常的生活中突破出来的诗人,刚好符合了他的需要。“余秀华的诗歌里有种很强烈的疼痛感,给了我很强烈和深刻的印象:在这些文字之后,她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她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她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如何进行诗歌创作的? ”范俭认为,正是这样的好奇和动念,促使这部纪录片诞生。
    在拍摄余秀华之前,范俭用了3天时间,读完了余秀华所有的诗歌,以及她喜欢的别人的诗歌。当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余秀华对范俭说:“你是有准备的,你是有备而来的。 ”那段时间,刚出名的余秀华每天都要接待来访的各路记者,一拨一拨,应接不暇,而范俭的与众不同令她有感而发。
    “先建立关系再拍摄。和余秀华建立关系的方式有些不同,既有精神层面上的沟通,又有性格上的默契,还有一些情感层面的东西……你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家在干活的时候,我们可以暂停摄制和他们一起下地、插秧,他们有烦恼的时候也愿意和我们讲,我也随时愿意和他们交流。 ”范俭坦言他的拍摄“秘笈” 。
    生活中,范俭用“机智”描述他所认识的余秀华。而在余秀华眼里的范俭,纪录片里有一幕是这样的:余秀华拿着自己的诗集读诗,范俭在一边架着摄像机拍她,她如少女般嬉笑着调侃范俭说,“下面读一首给范俭的诗—— 《今夜我特别想你》 。 ”说完,余秀华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把脸埋在书里。类似的具备生活质感的镜头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还有很多,如余秀华在村子里“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早上起来她梳头抹面油、割草喂兔子、河边洗衣服,她和丈夫骂骂咧咧、她和父母争吵不休,她“摇摇晃晃”走在田间地头,她坐在一张破旧的小桌子前缓慢地用一个指头敲字写诗,特别是大大咧咧的她有时会无意识地露出一部分身体……范俭认为,能拍到这些“女性视角”的镜头,多亏他的妻子臧妮。“为什么不拍?女人就是要展示她的身体啊,包括她梳头发,往脸上擦油,都应该拍。 ”臧妮在拍摄现场曾对范俭说。
    多年来,臧妮为范俭做场记、录音、制片、剪辑等所有能做的工种。到了《摇摇晃晃的人间》 ,臧妮做录音师,而范俭已经被评价为“擅长拍摄女性” 。“她有强大的直觉和感受力,她会注意到很多我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余秀华和她妈妈梳头等,这弥补了我女性视角的不足。 ”范俭觉得,“一个好的创作者应该是做到某种雌雄同体的状态,在人格上要跨越性别,试图理解他人的视角和另外一个性别的想法。要敞开自己的视角,但在影片中要有意让观众看到性别视角差异。 ”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剧照
    《摇摇晃晃的人间》总体呈现如何?去年在荷兰举办的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IDFA)上,该片获得评委会大奖,颁奖词大意是,“想要制作有关诗歌的影片而不落俗套很难,但《摇摇晃晃的人间》做到了,它如诗一般,以细腻而富有启迪的形式描述了一个非凡的女人。 ”
    对于余秀华,“女人”“女诗人”之外,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词是她的“残疾” 。影片中,摄影机如实记录下了余秀华的自白,“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接受自己” ,“我想说话的时候表情自然一点,但是根本做不到” 。镜头前的余秀华真实、不做作,“摇摇晃晃”的不只是她的身躯,也包括她的灵魂,坦然直面大众。为此,范俭拍摄了有80个小时的素材,既包括余秀华喂鸡、领奖、演讲等她成名之后的人前琐事,也有她失恋、痛苦、脆弱等很多人难得见到的纪实画面。
    “余秀华表面上呈现出很强大的一面,嬉笑怒骂,但内心她却是非常脆弱的,她说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范俭试图通过88分钟的时间长度,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个带着“残疾”的“女人”的欲望与挣扎。“当她做一个动作非常不堪时,她用诗的语言描述她的不堪,其实非常疼痛。 ”范俭说,他在《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嵌入很多余秀华的诗歌是拍摄结束后的事,而通过长时间的跟拍,他想要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她为什么写诗? “主要是来自身体,身体是她写诗的原因。 ”范俭表示。
    除此之外,影片里的中心事件是“余秀华离婚记” 。成名后的余秀华有了经济基础,执着地提出要离婚。为此,余秀华的父母不理解她,骂她心狠。她的丈夫尹世平跟她吵吵闹闹不愿离,用余秀华在影片中的话说,“这段婚姻真的很伤人。 ”片中有一段,余秀华摇摇晃晃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她说,下雨,丈夫从来不去接她;摔跤,丈夫不会扶她一把,还会笑话她。最后,余秀华果断选择用“钱”来解决一切,“你今天回来(离婚) 15万,明天回来10万。 ”余秀华在电话里对丈夫说。结果,很久都没谈拢的“离婚官司”在金钱面前,戏剧般地迎刃而解,两个人各得其所。
    但是,离婚的过程范俭没有拍到,“有些时候你以为的那些高潮戏部分,其实不是高潮戏,有的时候它就是个过程。重要的是,离完婚之后他们在车里那一段,那反倒是最重要的,我们拍到了。 ”影片中,离婚后的余秀华和尹世平“互怼” ,无论对话和人物表情,都极富戏剧张力和“看点” 。“包括从车里出来,暗黑的那条小路上,还试图牵手,我觉得那些也许比离婚的那个过程要好。 ”范俭认为。
    “有的时候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另外会意外地得到一些东西,不必沮丧。当然了,重要的戏份应该努力地去拍到,这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影片中存在的局限,范俭坦言,有时确实也面临很多两难处境:拍,还是不拍?他举例说,在拍摄期间余秀华爱慕过一个男人,表白被拒绝后哭到吐血,“她是用全部身心去爱……只好陪她一整夜,没法拍,也是片子遗憾的地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