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牟钟鉴: 传统文化推广迎来好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张君成杨雅莲 参加讨论


    编者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成为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为更好地向读者推广传统文化相关图书,《读周刊》特推出“传统文化图书专刊”。05版:专访学者牟钟鉴,谈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等;06版:阐述篇,侧重解读中国文化的相关图书,重在探讨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下价值;07版:普及篇,侧重适合成人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图书;08版:普及篇,侧重适合于青少年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图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在当代表达,愿读者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牟钟鉴在自家书房。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 摄
    牟钟鉴,1939年生,山东烟台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学术专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等。
    他深研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守望者、拓新者;他几十年来默默恪守一个学者的本分:为人谦恭、温和,治学严谨、扎实。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纯粹儒者的气象。2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到牟老先生家中采访。身穿蓝色对襟中式外套的他身形挺拔、精神矍铄,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话题时侃侃而谈,脸上时常流露出宽厚的微笑,颇具学者风范。
    牟钟鉴认为,传统文化推广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不是一阵风或者一时的跟风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让他兴奋不已。“这具有里程碑意义,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意见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能够有效地落实并在全社会推动,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中国文化精髓与当代价值
    采访地点选在牟钟鉴的书房,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而书房里挂着的一幅幅书法作品颇为显眼,落款大多是知名学者、大家。“这是我恩师送给我的。”牟钟鉴指着一幅张岱年的书法作品告诉记者。书法上面文字是《论语·季氏》的《君子有九思》,代表了张岱年对于爱徒的关爱与期待。而对于牟钟鉴来说,这些教导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在采访中他不止一次说,《论语》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带给人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高层追求,是他一生奋斗的方向。
    在著作《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中,牟钟鉴写道:“以儒学为中轴的中华文化,几经冲刷,去掉污泥和陈腐(如“三纲”),其精华(如“五常”)在新的时代精神照耀下逐渐放射出耀眼的光彩。”在他眼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当代价值所在。
    1939年,牟钟鉴出生于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康之家,爷爷是当时烟台一家知名公司的高级会计,每月50大洋的工资在当时算得上是高收入。据牟钟鉴回忆,爷爷工资到手后不买房、不置地,而是救济穷人。自己年少时不解,长大后方感到爷爷豁达济世思想之伟大。牟钟鉴的父亲终生笃信孔子之道,其治学态度与水平至今还让牟钟鉴感叹不已。可以说,爷爷的处世心态以及父亲的学术态度构成了牟钟鉴最为珍贵的成长财富。
    除了家庭因素以外,书籍对牟钟鉴的一生影响深远。在烟台二中就读的时光里,牟钟鉴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图书之一《文学》(高中课本):“这里面的文章我一篇篇地读、背、吟诵。”后来他才知道这本书的主编冯钟芸是任继愈的夫人、冯友兰的侄女,而这两位大家也成为牟钟鉴研究生求学时期的老师。
    高中时期的学习,为日后牟钟鉴在北京大学8年哲学专业奠定了基础。在这段岁月中,很多大师都对牟钟鉴进行过指导,他也从这些先辈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与治学之道:“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有4位:冯友兰、张岱年、朱伯崑、任继愈。”冯友兰的学术中西贯通、中西融汇,张岱年性格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朱伯崑态度上的平易近人、精益求精,任继愈研究上的兢兢业业、锲而不舍,这些都让牟钟鉴受益良多。
    然而让牟钟鉴选择研究这条路的原因,还是《论语》对其的影响。在反复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人生道路:“我每一次阅读的感受都不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人生的方向与目标就逐渐确立起来,就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如《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浪费时间、不思进取成了牟钟鉴最害怕的事情:“自己要充实自己,成为仁、智、勇兼备的人,要过有尊严的生活。”除了《论语》,他还推崇的其他经典作品包括《孟子》《荀子》《礼记》《尚书》《老子》《庄子》等。除此之外,《史记》、明清小说、当代大家作品,都在牟钟鉴的推荐书单当中。对于读者了解传统文化入门图书,他推荐了两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众儒学经典”系列和济南出版社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系列,前者侧重大众普及,后者侧重教师的学术教学:“两本书内容都深入浅出、古为今用,都是传统文化入门的佳作。”
    学习古典要“涵泳”
    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牟钟鉴说,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可以说是学派林立、思想多元,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却是儒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所提供的道德规范带有普适性,是中国文化的底色:“儒学通过学者们的努力将代表着文明的伦理、道德规范辐射到社会的方方方面面,如政治上‘以德为政’、家庭上讲究‘孝悌之道’、对外则是‘协和安邦’、军事领域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等。”
    “这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注入我们骨髓与血液中的。”牟钟鉴着重强调。他觉得现在无论社会还是国家对于儒学推广都很重视,这是一件好事。但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区分精华与糟粕很重要。对于如何区分,牟钟鉴编了一个小口诀:“三纲”不能留,“五常”不能丢,“八德”都要有:“‘三纲’是一种过时的关系模式,尤其在现在自由、公平的环境下,也失去了改造的价值。但我们要知道‘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而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
    牟钟鉴认为,我们要选出永恒、符合时代需要又让大家感到很亲切的优秀文化,同时我们也要抱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文明的文化成果,来充实自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牟钟鉴强调要突出自身的主体文化:“文化是每个民族的根本尺度,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
    当年老师冯友兰曾告诉牟钟鉴和他的同学,学习古典要“涵泳”,这是一个基本态度和方法。“涵泳”两字,让牟钟鉴牢记到今天,品味到今天,受用到今天。“‘涵泳’本义是水中潜游,引申到做学问,就是要深入到研究对象和原典之中,潜心品味体会,尔后达到在其中自由穿行。在牟钟鉴看来,古代文化经典在文化发展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源泉地位,需要终身阅读,自己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读书有两种:精读与泛读,经典作品精读,一般作品泛读;原创性作品精读,介绍性作品泛读;代表性作品精读,流行性作品泛读。只有精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