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从“面瘫式表演”谈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李娜 参加讨论


    
    漫画 徐鹏飞
    “面瘫式表演”的原因在于演员对角色体验不到位,也就是“心里没有”,仅仅是一张颜值爆表的脸干巴巴背完了台词而已
    都说高手在民间,不知从何时起,万能的网民无比犀利、无比形象地总结了一种表演方式:“面瘫式表演”。这种表演既不是“体验派”,也不是“表现派”,不过,和一种疾病联系在一起,总不是什么好评价。尤其当一些年轻的“偶像派”演员被冠以此名,总会招来大量粉丝的反驳,“我们家宝宝是内心戏太丰富了,都在心里”,“我们家宝宝演的这个人物就是这样波澜不惊的”……
    真相是什么呢?顾名思义,“面瘫式表演”是指那些不管演什么人物基本上都只有一种表情或者压根就没有表情的表演,呈现方式木讷、呆板,观众接收不到演员所传递的人物的真情实感,很难感同身受。
    很多人说,那你看《教父》里的马龙·白兰度不是也没有什么表情吗?这种表演和“面瘫式表演”有何不同呢?为何他就可以凭此拿下第四十五届奥斯卡影帝?我们以此为例,看看差别。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唐·柯里昂,是一个久经生死考验、白手起家的“大佬”,自然不是喜怒形于色的人物。马龙·白兰度用那种缓慢肢体语言的优雅、深沉眼神里的杀机、举手间灰飞烟灭的自如,完美地诠释了一位“教父”的气度和人格魅力。我们对唐·柯里昂这个人物的相信,绝不是无表情的“面瘫式表演”所能造就的。这张“面无表情的脸”,这种波澜不惊式的表演,具有呈现人物一生阅历的叙事能力,和“面瘫式”“一穷二白”的表演有着天壤之别。
    “面瘫式表演”所呈现的人物总是“千人一面”,他们不管扮女王还是扮女仆,不管表现喜悦还是表现愤怒,没有人物身份之分、人物阅历之分、规定情境之分。而真正优秀的演员则可以做到“一人千面”。还是以马龙·白兰度为例,他既可以驾驭不动声色的教父,也可以驾驭《欲望号街车》里粗暴、野蛮的斯坦利。斯坦利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体力劳动的“波兰佬”,最终强奸了妻子的姐姐——费雯丽饰演的布兰奇,马龙·白兰度把这样一个粗暴、粗俗、风流并充满原始欲望和暴力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最终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那么,“面瘫式的表演”是如何造成的?
    首先是演员对角色体验不到位,只做到空有其表,“心里没有”。我们常说的“不打动自己怎么打动观众”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表演,不过是荧幕上一张颜值爆表的脸干巴巴地背完了台词而已,没有任何人物情感的体验,当然也就没有感染力。
    其次是演员自身的表演修养和功底不够,有体验,但表现不出来。作为演员,表演是基本功,通过长期训练和实践获得提高应是职业目标。
    名利场是残酷的,靠“颜值”、靠“绯闻”,也许能红一时,但红不久,最后拼的是实力。当年,巩俐为演《秋菊打官司》,在农村生活了三四个月,凭借此片,巩俐获得了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娜塔丽·波特曼为了出演《黑天鹅》 ,提前一年就开始进行身体训练,电影开拍前6个月则开始提高强度,每天要进行5个小时的芭蕾训练,娜塔丽·波特曼凭借此片获得第八十三届奥斯卡影后桂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非虚言。
    想在表演艺术的殿堂里有所造诣,必须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正所谓: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