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95岁秦怡做客“克勒门”回首艺术生涯“把自己的人生谱成音乐,电影就是她的十四行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新闻晨报 徐颖 参加讨论


    
    秦怡昨在贵都克勒门文化沙龙“说梦” /晨报记者 何雯亚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贵都克勒门文化沙龙昨天邀请到95岁高龄的秦怡作为嘉宾。从影70多年,秦怡塑造了无数经典的银幕形象,93岁时还自编自导电影 《青海湖畔》,创下了影坛奇迹。昨天在现场,她和影迷朋友们一起分享了近百年的风雨人生。关于美,关于爱,关于梦,秦怡娓娓道来。95岁的她,依然有梦,她透露,自己还在写剧本。
    秦怡的老朋友、作曲家陈钢借用诗人王尔德的诗句,形容秦怡“把自己的人生谱成音乐,电影就是她的十四行诗。”
    关于美 美是精神世界
    年轻时,秦怡就美丽,随着岁月增长,很多人觉得她越来越美。昨天在现场,95岁的她,优雅迷人。在开场朗诵《鲁妈的独白》时,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几度落泪,观众无不被震撼。
    当克勒门主持人阎华向秦怡请教保养秘诀时,秦怡说:“我不太讲得出来,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地保养。”
    秦怡认为,一个人美不美,并不完全靠化妆品、打扮,“主要还是精神世界,以及对工作的态度。就像《青海湖畔》里的那个专家那样,也许他本人长得不怎么样,但是他的精神影响了很多人。”
    被问到年轻时觉得自己美不美时,秦怡回答,自己并不关注这个。“拍戏时,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形象与塑造的角色是不是匹配。”
    说到《青海湖畔》,秦怡滔滔不绝。“虽然拍完腿出现了问题,但是我很高兴,不是说我的戏拍得很好,这是大家的努力,但我感觉到,这个戏能够拍出来就是我们的胜利。”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必须要担起某种责任。我已经做了70多年的演员,我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年纪越来越大了,不能再去塑造很多人物,但我写写东西还是可以的。”《青海湖畔》源自真人真事,多年前秦怡就被科学家们那种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深深打动,这个故事在秦怡心里酝酿了很多年,终于将它搬上了银幕。
    跟着秦怡一起拍《青海湖畔》的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在跟随她拍戏时,拍了一部微电影《非凡》,记录了他们在高原拍片的全过程。他说:“秦怡老师的精神促动了我,也改变了我。”
    关于爱 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生活中的秦怡,将母爱给了儿子;而在儿子不幸去世后,她又将全部的爱给了天下不幸之人。
    众所周知,秦怡有个生病的儿子。“我这个孩子,有时懂有时不懂,懂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很厉害。”秦怡说,“不能拦阻他,治疗的方法,一定是引导他到正路上去,所以要对他特别好,特别爱他。”也正是在这样的关爱下,儿子特别懂事。
    现场,秦怡分享了她和儿子之间的感人故事,“我们当时搬到衡山路时,房间一间朝南一间朝北,朝北的非常冷,秦怡想让儿子住在朝南的房间,儿子怎么都不肯。”秦怡问儿子为什么不肯,儿子答道:“妈妈的年纪一年一年大起来了,对妈妈就要爱。”秦怡问他,怎么个爱法?儿子答:“我应该睡在北屋,妈妈就该睡在南屋,这就是爱。”
    而拍摄《马兰花开》时,秦怡有八九个月住在剧组。回家时,她问儿子:“妈妈不在时,你在干什么?”“小弟(秦怡对儿子的称呼)说,‘我在看书呀,我看了《资本论》。’”秦怡问他:“你能看懂么?”小弟还问了一个问题:“到了共产主义,大家各取所需,那时还有没有剩余价值?”秦怡说:“这个问题妈妈一下子说不好,让妈妈再去学习学习。”虽然当时儿子才13岁,但秦怡说,“他给了我很多鼓励。”儿子爱画画,秦怡经常带着他参加慈善义拍。有一次在波特曼的慈善义拍上,小弟的作品被施瓦辛格看中,用2.5千美元买下,该画在施瓦辛格任州长期间,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
    生活中,秦怡非常简朴,为了节省开支,她在80岁时学会了注射。她给儿子存下了20多万元的养老金,2007年儿子去世,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秦怡捐出20万元。当时央视主持人朱军对秦怡说,“你不一定要捐那么多”,但秦怡说:“儿子已经没有了,我就算是替他捐了,把钱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钱也是小弟的一个心愿。”玉树地震时,她又捐出刚攒下的3万元。这就是秦怡的爱。
    关于梦 剧本在写,电影还想演
    94岁时,主持人曹可凡曾采访秦怡,问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当时秦怡回答说,想学外文,因为目前最缺的就是外文。
    昨天,主持人阎华问秦怡,在93岁拍摄完《青海湖畔》后,是否依然还有电影梦想?
    秦怡回答:“除了在陈凯歌新片中担任角色外,还在写一个剧本。”秦怡透露,这是一个有关抗战题材的作品,估计年底写完,明年开拍。
    当秦怡被问是否还会自己演时,她想了想说:“还是想演的。”全场观众不禁为她鼓掌。
    作曲家陈钢深情回忆与秦怡的三次遇见
    有梦的人生不会老
    秦怡的一生与梦相伴。昨天在现场,一路见证秦怡寻梦人生的作曲家陈钢,深情讲述了他和秦怡的三次遇见。陈钢说,第一次与秦怡遇见,是美的遇见;第二次是爱的遇见;第三次,是梦的遇见。
    美的遇见
    陈钢说:“少年时代的梦中偶像,就是秦怡。1946年,当我10岁出头时,居然有机会在电影里跑龙套,那就是秦怡和赵丹主演的《遥远的爱》。有一次拍外景,镜头是秦怡和赵丹手挽手从花园里亲昵地缓缓走来,导演陈鲤庭临时设计了一个画面,要让一对野孩子奔过去冲散这对沉浸在爱梦中的情侣。当时,我父亲陈歌辛正好是这部影片的作曲,所以导演就找了我和弟弟充当了这两个临时角色。这部电影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触电’,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这位美丽高雅的‘东方维纳斯’。”
    爱的遇见
    陈钢再次遇见秦怡,已是三十多年后。“我又遇见了秦怡老师,并且之后和她合作了三十多年。我想,我们之所以能维系半个多世纪的两代情缘,除了有共同对美的追求外,还因为她朴实无华的表演风格和那种爱的奉献深深吸引和感召着我。”
    钢琴伴诵《鲁妈的独白》是陈钢与秦怡老师真正的第一次合作。“1984年,我们在上海拆船厂演出时偶然相遇。当时,她正急着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义演准备节目,她希望我能帮她为电影《雷雨》中鲁妈的一段台词找背景音乐来衬托朗诵。我听了她低声念完鲁妈走进周朴园公馆客厅的那段台词之后,被鲁妈坎坷的命运和悲恸的呐喊所感染,就在当天晚上,一口气写就钢琴伴诵《鲁妈的独白》。秦怡在电影《雷雨》中饰演的鲁妈,曾被曹禺先生誉为‘最好的鲁妈’,那是因为她将自己特有的高贵、美丽和复杂的人性纠结注入了这个角色,而这一点也正好为音乐提供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情感空间。”
    梦的遇见
    陈钢说,秦怡在她九十多岁高龄时又圆了一个新梦,那就是电影《青海湖畔》。
    他透露,在今年春节年初四的生日午宴上,剧作家艾明之为秦怡献上了深深的祝福,他在她耳边大声地说:“你是中外电影史上的标杆,你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秦怡则一面切着生日蛋糕,一面淡淡地笑着说:“我要一直写下去,拍下去。等我到100岁时,你们再来看我的新片,我还会和观众在一起!”
    陈钢说:“这就是秦怡,这就是我们最尊崇的艺术家和最老的老朋友。这样的人,这样以梦和艺术为生的艺术家,你们说,她会老吗?”
    在陈钢看来,“秦怡老师的一生,就是梦的一生,她就是一个梦中人,从千里寻梦,到梦非梦,一直到青海湖畔,这是她寻了30年的梦。她一辈子最大的梦,就是电影梦。”诗人王尔德曾说过,“生活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陈钢借用了诗人的句子,“秦怡老师是把自己的人生谱成音乐,电影就是她的十四行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