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的生命力在基层。图为山东邹平县吕剧团把戏送到村民家门口。CFP 虽然过去20多天了,可提起进京演出的事情,山东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冀梅霞仍然难掩内心的兴奋。7月11日,由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创作的我国首部戏曲动漫舞台剧《跑旱船》在北京上演。“这是我们这个县级剧团第一次登上首都的舞台,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简直跟做梦一样。”冀梅霞说。 冀梅霞和她的剧团参加的是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这个由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主办的会演活动,第一次由基层院团唱主角,演出汇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31台剧目,涵盖了26个基层地方戏曲剧种。参加会演的剧团有一半以上是首次登上首都的舞台。 这次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是国家振兴戏曲艺术努力的一个缩影。而承载传统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传承重任的基层院团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演员从留不住到赶不走 2015年7月,国家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国家层面出台的支持戏曲事业发展的最全面、最具体的文件。 随后,文化部将“送地方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基本服务项目”。 2016年,中央财政拟通过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会同文化部实施“送戏下乡”项目,为中西部贫困地区乡镇定期配送以地方戏为主的演出。 短短一年多时间,各种针对传统戏曲的利好频现,从宏观上为地方戏曲院团的发展吹来缕缕政策东风。 “再好的政策只有实施了才会有效果,现在关键要打通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在7月29日召开的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座谈会上,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颇为感慨地说。 山西襄垣秧歌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去年夏天,《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后,山西襄垣县县委、县政府立即根据文件精神,专门出台了《襄垣秧歌剧团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方案》,将剧团的演出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与此同时,从今年1月1日起,该团退休人员的待遇一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标准执行。襄垣秧歌剧团团长陈玉华用“天壤之别”形容政策落地后剧团的变化:过去是四处求人找台口,现在是政府下文定台口;过去的演员,苦口婆心留不住,现在的演员,三番五次赶不走;过去的剧团人,穷困潦倒抬不起头,现在的剧团人昂头挺胸有盼头。 不过,并非所有基层戏曲院团都有襄垣秧歌剧团的那般幸运。受到地方财力、领导干部思维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地方政府对基层戏曲院团的扶持并不那么尽如人意,该落实的政策没落实,该提供的资金没提供以及政策衔接不到位。比如,一些基层院团缺少演出排练的场地,而一些文化馆却大量闲置,如何让院团和文化馆实现有效对接,这实际上涉及公共文化政策和支持戏曲传承的政策有效衔接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思考。 “走出去”“请进来”盘活剧团一盘棋 基层戏曲院团普遍面临人才短缺、设备陈旧、生存困难等问题。政府的扶持,能够为基层院团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正如雒树刚告诫基层院团的那样:有为才有位,切不可有“等、靠、要”的思想。 拉萨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是雪域高原上的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在过去60多年里,他们没有拿过政府的补贴,也没有什么政策扶持,但他们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正是由于主动作为,他们这次被当地推荐代表西藏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山东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则联合中国戏曲学院创作了我国首部动漫舞台剧《跑旱船》,实现了舞台与动漫的完美结合,改变了观众群体的结构,推动了山东梆子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当很多县级剧团还在为生计发愁时,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却走上了将传统戏曲与动漫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谈起剧团的发展经验,团长冀梅霞只有一句话: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除了拉萨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和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还有很多地方院团都在主动作为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福建仙游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戏剧界老艺人、老前辈为年轻演员传授技艺,每年还选送有潜质的人才赴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进修。同时,他们还正在筹建戏剧文化扶持基金会,鼓励民营企业、个体户出资支持莆仙戏的发展。 相较于国家、省、市级院团,基层戏曲院团尽管有种种不利条件,但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基层院团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变不利为有利,多创作一些反映当代基层群众生活的作品,而非继续徘徊于传统老戏的角落里。只有打破“老演老戏、老戏老演”的惯性套路,大胆探索传统戏曲形式的创新,主动对接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地方戏曲院团才能重新焕发出活力。 从地方到全国共建戏曲生态环境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来京参加基层院团会演期间,遇上了罕见的暴雨。道路积水、地铁停运,演员们担心没有观众。让演员们没想到的是,很多观众蹚着水赶到剧场,湿着身子看完了演出。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剧团和演出。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这样一个只有17人的小剧团能够屹立上海滩近70年而不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的戏曲生态环境尚未遭到完全破坏”。因此,要振兴地方戏曲,就必须优化地方戏曲的生态环境。 这次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所有参演剧目均实行20元至50元的惠民票价,“目的就是要培养地方戏的观众,扩大地方戏的社会和市场影响力,从而为地方戏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优化地方戏曲的艺术生态环境是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目前,安徽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实现全省15539个行政村全覆盖;浙江按照“当地传播、当地保护”的思路,构建省、市、县三级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抓戏曲发展的良好态势;陕西从“童子班”“青年团”抓起,加强后续人才储备,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好苗子,推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四川让戏曲艺术成为中小学生的兴趣课,普通类文科高校的选修课,艺术类大专院校的必修课,为培养戏曲未来观众和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上述工作主要围绕戏曲本身,此外还应加强对地方戏曲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的保护,其中包括语言、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民间信仰等方面。环境的破坏只在“弹指一挥间”,而生态的恢复则可能要经历数十年。地方戏曲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持久漫长的过程,慢不得,也急不得,一定要尊重艺术规律,切忌急功近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