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夏天的诺言》:诺言背后的伤痛和真相(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报 [日本]霜鸟香 参加讨论

    小说以“诺言”作为标题,是指母亲正子和丹东的中国夫妇之间交换的诺言。没有孩子的中国夫妇请求正子把她两岁的末子幸平给他们做养子。正子希望幸平能活下来,便把他托付给了这对夫妇。当时,夫妇提出“我们会把孩子当作中国人尽心抚养,将来无论发生什么,希望永不要回儿子”,双方就此达成了承诺。因为丢下了幸平,母亲正子的心充满伤痛,这伤痛啃噬着她的心。但是,即便这样,直到90岁她去世的时候,整整60年,正子一直信守这个诺言。
    作者是这样讲述自己的写作动机的:“为了证明弟弟的存在,为了感谢母亲,为了感谢用人类最朴实的爱挽救了日本人生命的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为了将真相告知后代。”
    在丹东的一年间,亚希一家经常受到房东一家和蔬菜店店主一家等很多友好的中国人的帮助和鼓励。即使在遣返途中,中国的农民还分给他们食物,保住了他们的生命。这么多友好的中国人的存在打动了读者的心。
    “把真相告诉下一代,是我们这些战争经历者的责任”
    当前一些战争儿童文学作品,虽然描写了战争的悲惨,但都忽略了在那种背景下的历史事实。
    该作品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为基础,但并非原封不动地将作者的经历和当时的想法写下来。作品在《麻之实》连载的10年间,作者参考了很多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作者对自己当时所经历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于是重新建构了自己的小说。
    因此,作者将8岁时无法理解的历史客观事实编入了作品中。作者当时没有意识到的国家观、战争观,也借助作品中人物之口讲了出来。在作品中,“在有人希望修改属于国际‘诺言’的日本宪法第9条的今天,保卫母亲们‘战争绝不可发生’的心愿,把真相告诉下一代,是我们这些战争经历者的责任”,作者的这种思想贯穿全书。
    “战争儿童文学”这个名词,在日本儿童文学界从1960年开始使用,已经成为了专用词语。所谓“战争儿童文学”,主要是指战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儿童视角或者以儿童作为作品主人公,反映战争时期人们的生存与精神状态。
    1969年,一篇以《怎样将战争告诉孩子》为题的论文中这样写道:“战争已经过去20多年,完全不知道战争的人的比例增加了,经历过战争的人,如果只是讲述他们的经历,往往有可能停留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或陷入对战争和旧部的怀念,或感情用事肯定侵略战争。”
    一些战争儿童文学作品,虽然描写了战争的悲惨,但很多作者都忽略了那种背景下的历史事实,没有站在被日本蹂躏的邻国的立场上考虑。这样,就无法获得其他国家读者的理解。如果都像《夏天的诺言》这样,从基于客观事实的角度创作作品,那么,战争儿童文学作品不就全球化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