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谷崎润一郎在其首次中国之行后,创作了大量描述中国形象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因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来的形象,谷崎以“我”的身份来注视和描述中国的同时,中国也...
内容提要: 文章从世界文学的定义出发,通过讨论“什么文学?谁的世界文学?如何穿越时空,在五彩缤纷的文学的表现形式中理解文学?体现在教学上,课堂上如何分配时间讲解定义...
作者简介: 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北欧五国有瑞典、丹麦、...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商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一版48.00元 安徽人吴敬梓在18世纪中叶所写的《儒林外史》直到1803年正式刊行才逐渐从作者...
“唐人街”是诸多华裔美国小说文本中频繁出现的母题,并由此形成了华裔文学作品中挥之不去的感伤主义传统。由于美国政府“排华法”的实施,许多华人移民是通过非法手段入境的...
作者简介: 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唐诗于19世纪下半叶传播到...
文化中国与世界华文文学 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永不中断地移民外国,近30年,台湾、香港、大陆大量专业人士、留学生、移民,更大量移居世界各国,再加上东南亚的华人再移民...
作者简介: 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俄国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对...
现代中国文学和日本的关系,与其和欧美的关系具有差异性。这差异性一方面与近代中日两国历史关系的特殊状况相关联,同时也取决于中国留日作家群体在中国新文学发生过程中承担...
跨学科研究是20世纪国际比较文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发展迅猛而成就巨大的领域。文学人类学从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相关与互动着眼,是首次系统地专门研讨文学与人类...
作者简介: 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唐诗于19世纪传播到德国,...
作者简介: 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越南古时称为交趾或交州...
内容提要: 创作观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写作态度。思想观念与作品形成时的时代风气、文化氛围相关,作者从这里提取艺术真实;写作态度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理...
作者简介: 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19世纪英国汉学家和英国驻...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文学”的概念也一再被提起、阐释甚至重新定义。与此相应的是,重构世界文学史的问题也引起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兴趣。但如何...
1 .中国文化移入的背景 在美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两起诗歌运动导致美国现代诗人对作为边缘文化的中国文化的关注。一起是发生于20世纪初的意象主义运动(imagism),另一起则是产...
沈从文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颗明星,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将这两位生活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文学大家相提并论并非无稽之谈,因为二人都以故...
作为奥斯卡·王尔德和T.S.艾略特那一代文化英雄之后第二代英国现代主义作家群的一员,哈罗德·阿克顿(Harold Acton,1904—1994)是最独特的。出身于意大利贵族世家、受欧洲文明浸染的他...
在西方现代作家中与中国文化有缘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从热爱和痴迷的程度上来说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与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相比。他通过西方汉学家的译著阅读了《中国文学史》、《易...
20世纪30-40年代是世界现代性迅速发展并遭遇-全面危机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20世纪30-40年代那样展现出戕害甚至灭绝人性的恐怖场景:一方面,法西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