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以中国精神铸魂、辩证应对市场经济新生态,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三大特征,也是近五年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反思成果之一。从这三方面出发,面对...
一、 “卑贱意识”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概念,与此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是“高贵意识”。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个体意...
“世界文学成果的共享,成为中国深度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文学收获,充分显示了今日中国文学自身的影响力。” 近五年来创作丰收、批评繁荣的文学格局,进一步彰显了王国维“凡一...
作者简介:高楠,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发言的题目是《贴近文学实践是当下文学理论建构的要务》,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非常愿意用“建构”来表述当下文学理论的状...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神话英雄故事是中国原始社会对英雄的想象与崇拜。古代文学经典《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是中国古人对英雄的审美书写,匡扶...
编者按 近二十年中国思想界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都产生了明显不同的认识分歧,“中国向何处去?”重新成为思想界关心的基本问题;至少在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批评和研究领域里,人...
茨维坦·托多罗夫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其论著涉及文学理论、思想史以及文化现象分析等诸多领域。托多罗夫出生于保加利亚,后定居...
文章学是专门研究文章性质、功能、构造及读写文章规律和方法的科学。中国文章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时至今日,文章学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与广泛关注,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任,文学所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创新...
经典重估既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文学发展的规律使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支撑,因而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典谱系,以便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筑牢国家意识,培植民族认...
2017年6月30日,中央党校文史部与文艺报联合主办的学术会议“当代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于中央党校中三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
后现代的话语理论是伴随着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着力于研究言语交流活动中话语现象的理论。这一理论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重大进展,并形成...
学的民族性是什么?作家阿来认为,“文学意义上的民族性,不只是由语言文字、叙述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形式方面的民族特色,而主要还是由行为方式、生活习性所体现的一定民族所特有的精...
本雅明曾经宣称自己的理想是用镶嵌缀合的方式创作一部完全由引文构成的著作,顾超的《文学的彼岸》用访谈拼贴结撰成了一部著作。两者一方面年代相隔,另一方面主旨不同,但我...
近现代以来,老庄思想受到激烈批判,但是,老庄思想的自然理念及超然物外等观念仍然吸引了众多作家,相关创作呈一时之盛。可以说,伴随着整个现代文学,都有老庄的身影。 二十...
当代艺术的反故事化倾向,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52年,无声音乐《4分33秒》在纽约一座半露天音乐厅初演,这部被称作“四分半钟的寂静”的乐曲,堪称先锋音乐的颠峰之作,开启...
浙江理工大学金雅教授寄来即将付梓的《 “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全国高层论坛论文集》书稿,并嘱我为之作序。这着实令我汗颜。此次论坛,我本拟与会学习,不料公务缠身,未能...
蒯因和卡勒的问题 美国哲学家蒯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和文艺有摆脱不了的关系。这本书开头一篇《论何物存在》,谈论的正是令人头痛的“本体论问题”。可是,此文开头一句话,...
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我以为,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
“世界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凝聚着学者们的目光。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国际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转向”,“世界文学”再次成为热门议题,世界文学热又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