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张岳崧扇画窥见探花郎往事


    
    新近发现的张岳崧真迹《溪山欲雨》。
    
    清探花、翰林院编修张岳崧-道光元年金字匾(局部)。
    
    张岳崧的书法作品。
    近日,海南省社科联在张岳崧的家乡定安县高林村召开张岳崧文化研讨会,海南书画收藏家李有骨在会场上展示了这幅张岳崧扇画真迹,引起全场轰动。作为他的后人与张岳崧文化研究者,张正义教授二十年来仅见过他一幅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山水人物画复印件。《中国历代画家词典》称张岳崧“画山水,师法元人,不多作,零缣断幅,人以为宝”。可见张岳崧绘画作品的珍贵,早有定评,而由此画作引发张岳崧历史掌故,亦耐人寻味。
    一幅扇面水墨画,构思精妙,意境空灵。远山如黛,浑圆穆静,留白处峰峦若隐若现。笔墨浓淡渲染,使人疑幻疑真。近树似聚,杂以柳烟,四周有榛莽点缀。随意皴擦勾勒,但觉简洁洗练。茅檐数楹,隐身林下,应是高士隐居之所。溪涧无形,水气氲氤,大有山雨欲来之势。画面布局匀称,画色晦暗凝重,画笔挥洒自如,画意浑厚苍秀,让人感觉到作者在创作时那种“心手两得,物我俱忘”的怡然神情。这是近日被海南收藏家千辛万苦寻觅到的张岳崧绘画《溪山欲雨》给笔者留下最初的印象。
    亲睹画作如幸会其人
    仔细看画面,扇画材质为高档腊笺纸,尺寸:55cm×18.5cm,款识题于扇面左上空白处:溪山欲雨,元人高房山遗韵。嘉庆廿年端午后一日,子骏张岳崧;并钤有白文“张岳崧印”和朱文“子骏别字翰山”两印。画扇折痕清晰依旧,应是主人随身所用之物。对此一难得一见的张岳崧作品,书画家刘运良仔细研究后认为:该扇面构图采用平铺法、三段式,与元人构图布局一脉。虽笔简意骇,但其视觉效果分毫不差,远近山峦层叠,主次分明。远山师米法,以点代皴,积点成面,表达烟雨朦胧的景趣。近景学房山,用笔兼工带写,山石、树叶信笔点之,柳树、房舍笔法工整,无率意之笔。完全是用墨法去表现远景和描绘氤氲缥缈的江南景色,用笔简炼。且画意直追元人,用笔老辣,于简淡中见法度,在严谨中见韵致,应为张岳崧真迹。
    众所周知,张岳崧是海南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人称海南“四绝”中的写绝,书法冠绝当时,是清代岭南四大书法家之一。同时,张岳崧还是一位名留青史的画家,他儿子张钟彦在《澥山公行述》中称,张岳崧“画宗宋元诸公,晚年不轻作,识者尤珍袭之。”清代广东著名诗人张维屏在《国朝诗人征略》中称张岳崧“画宗元人,不多作,零缣残墨,人多宝之”,而晚清广东人汪兆镛编纂的《岭南画征略》也顺应此说,本世纪初朱铸禹编纂的《中国历代画家词典》称张岳崧“画山水,师法元人,不多作,零缣断幅,人以为宝”。这些记述中最早评价张岳崧的是前两位,其中张维屏为道光二年(1822)进士,与张岳崧同朝为官,张钟彦作为张岳崧的儿子,他们对张岳崧的记述和评价应该是准确可信的。《行述》中还记述张岳崧“精于鉴别,收藏家必求审定焉”,这个鉴别主要指书画方面的鉴别,张岳崧的《筠心堂文集》中有不少题跋是对书画的鉴别和评价,其中有对元、明两代名画家画作的五篇题跋,可见他对绘画艺术和理论都非常熟悉,在学习临摹上曾下过不少功夫。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张岳崧不但善画,而且还精通画理、精于鉴别,试想一个不善画、不懂画的人怎么能鉴别出画的真伪呢?
    正因为“不多作”,他的画作存世极稀。今年7月15日,海南省社科联在张岳崧的家乡高林村召开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张岳崧扇画真迹在会上展示,引起全场轰动。作为他的后人与张岳崧文化研究者,张正义教授近二十年来仅见过他一幅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山水人物画复印件。第一次亲睹张岳崧的画作真迹,有如幸会其人。
    除了这两幅画,张岳崧还有无画作存世?据《海南有文公张氏族谱》记载,晚清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的陆建瀛和张岳崧的同年好友知名诗人杨兆璜知府,都为张岳崧的画作《海上琴心图》题过诗。张岳崧在给好友罗茗香的题画诗《观我生图为罗茗香茂才士彬题》中自注:“余有《沧溟垂钓图》……”。族谱也记载,杨兆璜有《奉题觉庵中丞〈沧溟垂钓图〉》的题画诗。这两幅画还在不在世呢?但愿它们像这幅扇画一样,从某个收藏家的箱箧中跳踊出来,让我们再一次惊喜张岳崧丹青的精妙。
    扇画窥见探花郎往事
    “画宗元人”,这是后世绘画鉴赏家对张岳崧画作艺术的评价。元人画的特点是,将书法与绘画艺术熔于一炉,以简练生动的笔墨,挥洒出景物的气韵与意像,不求形似,但求意达,通过绘画的景物寄托自己的思想与情趣。张岳崧对元人的画有过探骊索珠的研究和心慕神追的临摹,深得其精髓与神韵。清人《岭南画征略》有全文引述他对元人黄公望《秋山图》的题跋。跋中称“古人命笔意与兴驱,境与心构”,可知他深谙元人的绘画理论,有较高的鉴赏水平。
    扇画款识中称“元人高房山遗韵”。高房山,即高克恭(1248-1310)元代著名画家。字彦敬,号房山。祖籍西域(今新疆),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后居燕京(今北京)。元大中时,为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造诣精绝,与钱选、赵孟頫并称为“元初三家”。张岳崧称得其“遗韵”,可见他对高房山的画风了然于胸,自己作画也“意与兴驱,境与心构”,将思想与意趣融入画面,力追元大家的精神气韵。
    扇画的落款时间是“嘉庆廿年端午后一日”,即嘉庆二十年(1815)农历五月初六,张岳崧嘉庆十四年(1809)中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职务,两年后嘉庆十六年(1811)秋,张岳崧以父亲八十大寿为由请假南归,祝寿后继续请假在家陪侍父亲,不料,嘉庆十八年(1813)正月,张岳崧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所以张岳崧就不得不继续待在家里守制三年。根据清朝的礼制,守制满二十七个月即可当三年。嘉庆二十年(1815)四月,张岳崧守制期满,就可以回京复职。古时由于交通不发达,舟楫是南方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张岳崧北上中原以走水路为主,去京城要走好几个月。端午后一日正好是张岳崧返京复职的途中,应该说当时张岳崧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一路走一路游山玩水,美景胜概尽收笔下,每到一处写下了很多赞美的诗文,吟诗作文之余,画一把扇子,以备避暑之用便是顺理成章、再正常不过之事了。另一方面,他守制赋闲在家几年,十分清净,一想到又要重回官场,尔虞我诈,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于是他有感而发、心随笔运、凝思成景,一幅仿元人的《溪山欲雨》图便跃然纸上,也因此暗示将要面临的官场险境。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后,嘉庆二十三年(1818),张岳崧因纂《明鉴》按语错误被革职,似乎冥冥中已有安排,三年前就有预感,世上之事就有这么巧合。“零缣残墨,人多宝之”,当这把折扇被用烂以后,就被有心人拆下扇骨裱成扇面悉心收藏,故得以留传至今。
    李有骨先生醉心于海南文物的收藏与鉴赏,尤其是对张岳崧的手迹情有独钟。十多年前,他重金购得张岳崧《南安书院碑记》原稿,推荐给了海南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后来又发现张岳崧手书的《孝友家风》匾额,该匾为张岳崧故乡张氏祠堂的原物,后来也被海南省博物馆征集收藏。这幅扇画也是他多方打听从广州一位资深收藏家那里发现的。
    (本版图片由李有骨提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