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而绚丽的髹饰王国——中国古代漆器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57 文艺报 周成 参加讨论
犀云纹漆盒(元) 彩绘鸭形漆豆(战国) 雕填云龙纹梅花形漆盒(明) 漆艺初始 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奉献。追根溯源,中国古代漆器究竟始于何时?这是一个迄今尚未完全解开的学术之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学者经过了长期的探索。1955年在江苏吴江团结村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漆绘彩陶杯,1959年冬在吴江梅堰镇东北的良渚文化遗址又发现了两件漆绘彩陶壶,1987年在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还发掘出一件嵌玉高柄朱漆杯。就在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圈内相继发现陶胎与木胎漆器的同时,在距今约6000年的青莲岗文化江南类型遗址又出土了时代更早的漆器。1973年秋在江苏常州圩墩的青莲岗文化遗址发掘出两件彩绘喇叭形漆器。据发掘者观察:“这两件木器的涂料,黑色表面还微有光泽,直观同现在的漆没有什么差别。”最令人惊奇的发现可谓1978年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和木筒。木碗和木筒外壁饰有一层朱色涂料,微见光泽。经用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两件漆器上的涂料均为天然漆。这是我国迄今所知的时代最早的两件漆器。上述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不仅证实了古典文献关于舜禹时已有朱、黑两色漆器的说法,而且将我国使用漆器的时间明确无误地上推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让世人看到了解开髹饰起源之谜的曙光。需要说明的是,时至今日,学者们仍未穷尽漆器制作之源。因为良渚文化遗存的漆器已采用镶嵌工艺,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漆器在天然漆汁中已经加入朱色颜料。从事物演变的规律来看,在彩绘与镶嵌漆器出现之前应该还有一个使用本色漆器的萌芽阶段。据此推断,学者们一直期盼有更早的漆器在未来的考古发掘中出现。 进入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髹饰工艺初始,漆器品种渐多,漆器业逐步形成特有的手工制作体系。夏王朝的疆域和统治中心究竟位于何处?学术界仍在探索之中。一般认为山西的西南部应为夏的发祥地,故称“夏墟”。1978至1980年,就是在这一区域内的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了一批彩绘漆器。这批漆器的木胎已腐朽成灰,从器身外壁残留的漆皮可辨认出鼓、圈足盘、长方形平盘以及斗、豆、案、俎、匣等。陶寺遗址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其时代约在距今3800年至4000年。这处遗址所出土的彩绘漆器对认识夏代髹饰面貌和揭示我国古代北方漆器的渊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商代漆器集中出土在豫、鄂一带。除了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遗址、安阳小屯商墓和侯家庄商王大墓、湖北黄陂盘龙商城遗址出土的朱漆匣、缽、觚、盒以及朱、黑相间的颇具威武狰狞风格的饕餮、龙虎、云雷纹木雕漆痕,商代漆器的精华首推1973年在河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和1980年在河南罗山天湖商代晚期墓地出土的漆器。其髹饰工艺在商代以前彩绘和镶嵌的水平上又有新的突破。例如,台西村出土的盒、盘等漆器残片,有的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后彩绘朱、黑相间的色漆,然后在眼睛处镶嵌经过琢磨的方、圆、三角形的绿松石;有的为显示富丽还在器表贴有半圆形金箔,开了在漆器上镶嵌金箔与银箔的先河。在天湖出土的10件漆器中,有一个用结实的边材轮制加工而成的黑漆木碗。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轮制木胎漆器。另一件缠丝线黑漆柲,胎骨上髹漆后用丝线缠成方格纹,致使高低不平的器表显示出后代堆漆的特殊效果。西周至春秋时期,漆器出土不多。其亮点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的多种木胎漆器。除了继承先前的髹饰技法,还运用了嵌螺钿这一全新的制作工艺。其中的一件彩绘嵌螺钿漆罍,在朱漆上面的褐漆花纹中又镶嵌多组加工精细、整齐光滑的蚌片,构成凤鸟、饕餮、圆圈等多种图案。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嵌螺钿漆器。 彩绘世界 战国、秦、西汉是古代髹饰工艺和漆器业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期。新兴的诸侯群雄不再为显示身份地位而热衷于青铜器的多寡轻重,而是从实用与审美的角度出发,更加偏爱光亮洁净、体轻易洗、隔热无味、抗酸耐腐、彩绘镶嵌的漆器。随着礼制观念和生活习俗的改变,加上漆器作坊普遍使用铁工具来切削加工木胎,促使漆器在工艺、品种和产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成为备受时人青睐的日用品和工艺品。这一时期漆器的显著特征是在铁制刀斧削凿而成的各类木胎上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然后再用褐、黄等色漆绘制各种花纹图案,从而在器表构成了一个绮丽多姿、神妙飘逸的彩绘世界。 现存的战国漆器大多出自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南方地区的楚墓与秦墓之中。由于这些墓葬的木椁外大多采用白膏泥密封,加上地下水的浸泡,隔绝了空气的彩绘漆器得以大量而完整地保存下来。其精品首推湖北江陵众多楚墓出土的各类稀世奇珍。值得一提的有江陵郢都故城东垣雨台山楚墓出土的彩绘镇墓兽、虎座飞鸟、鸭形豆和蟠蛇卮,有郢城东南拍马山楚墓出土的彩绘虎座鸟架鼓,有郢城西北望山楚墓出土的精美绝伦的彩绘透雕座屏,还有江陵县城北面李家台楚墓出土的彩绘漆盾和西北面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的朱绘夹纻胎黑漆盘。除此之外,各地楚墓还发现有大批精美的漆器。其中的代表作有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内棺与鸳鸯形盒、湖北荆门包山大塚出土的彩绘龙凤纹内棺与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湖南临津楚墓出土的双虎形座等。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四川荥经、青川、新都和成都等地战国墓出土的针刻与烙印“成亭”等铭款的一批精美漆器。它们由成都等地的秦国官营作坊制造,在胎骨上刷漆灰后再施彩绘,与楚地漆器风格迥异。战国漆器出土之多,制作之精,保存之新,令人难以相信竟是2000多年前的工艺品。 秦代的髹饰业持续不衰。1975至1978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和河南泌阳官庄秦墓出土了大批漆器,展示出惊人的成就。在睡虎地秦墓前后三次出土的数百件漆器中有一部分是统一六国后秦都咸阳官营作坊的专业化制品,其中的彩绘兽首凤形勺、椭圆形奁、扁形壶和鱼鹭纹盂,造型奇特,图案精美,均为前所未见的新品种。在官庄秦墓出土的17件漆器中最典型的是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0年)由官营漆工为“平安侯”制作的彩绘铜扣漆盒。此器外表髹黑漆后用红、黄、褐漆彩绘,器内髹褐漆,器身与器盖用红铜镶边,并用漆书和针尖浅刻所有者、制作者和完工时间。 西汉漆器在皇家御用赏赐和民间普遍使用的推动下,产地渐多,数量猛増。其品种有鼎、壶、钫、盆、盘、盒、匕、勺、碗、杯、笥、匜、奁、案、几、梳、砚匣、屏风和棺椁等,纹饰有龙凤、云气、花草、人物、鸟兽、虫鱼和几何等,技法有彩绘、堆漆、夹纻、针刻、填金、施油彩、贴金银箔和镶嵌珠宝等。西汉前期的精品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湖北江陵出土的众多精美漆器。例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纹饰绚丽的双层漆棺、杯盘、兵器架和夹纻胎双层九子奁,江陵汉墓出土的彩绘神兽纹龟甲形盾、鹤纹匜和耳杯盒。西汉后期的精品则有江苏扬州和安徽天长出土的工艺考究的漆器。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扬州邗江姚庄汉墓出土的彩绘椭圆形漆盒与嵌银箔漆砂砚,天长汉墓出土的彩绘贴金银箔铜扣镶边夹纻胎双层漆奁与鸭嘴形柄漆盒。据各地已经发掘的西汉漆器考证,究其产地主要来自京城长安和西蜀的广汉郡等官营作坊。正是这种严密而系统的专业机构、制作程序和能工巧匠,促使西汉漆器业攀登上了中国古代漆器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峰。 千文万华 中国古代漆器的演变在两汉之间具有如此的戏剧性。就在西汉髹饰园地百花争艳后,东汉以后漆器的制作却戛然而止,考古出土的各类漆器显著减少。从东汉至唐、五代,尽管髹饰工艺仍有创新与发展,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出土了一批产自蜀郡的精美漆器,1965年在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了彩绘人物故事漆屏风,唐代对漆器的文献记载较多,五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见于记载的漆工专著《漆经》(可惜原文已失),但是从整体而言,漆器业已经从战国以来5个世纪的持续繁荣中跌落下来,进入到更为持久的衰微时期。究其缘由,除了此间的社会动荡和东汉兴起的砖室墓不利于漆器保存等因素,实用而美观的瓷器在攻克烧制难关后的大量生产与使用应为更加直接的原因。 两宋漆器素彩兼备,独具特色,预示了中国古代漆器业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加偏重审美收藏的重新崛起。其中尤以高雅古朴的素色无纹漆器留存最多,享誉古今。北宋早期的珍品有湖北监利宋墓出土的碗、盘、盒、缽、勺等九件黑表朱里的漆器和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缽、盘、碗、奁等27件素色漆器。北宋中晚期的佳作有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墓出土的朱表黑里银扣漆盏托和淮安杨庙五座宋墓出土的花瓣形圈足黑漆碗、盘和紫漆盒等。南宋的极品有浙江杭州老和山南宋早期墓出土的髹黑饰朱的碗、盒、盘、奁和江苏武进村前乡南宋中期墓出土的造型别致的盒、奁及渣斗。宋代素色漆器能达到造型秀美、精光内含、韵味无穷的玄奥意境,与其制胎工艺采用了创新的“圈叠法”是密不可分的。除了上述的素色漆器,上世纪70年代初在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的堆漆描金舍利函和70年代末期在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三件戗金漆器,再现了两宋时期堆漆、填漆、描金、戗金等技法兼备和素彩两类漆器并行发展的髹饰风貌。 元代是雕漆异军突起的转折时期。其间巨匠辈出,精品涌现,漆器的种类已基本齐备。正是在这个厚实的基础上,元中期从嘉兴府西塘(今浙江嘉善县城北约10公里处)诞生了两位雕漆巨匠张成和杨茂。张、杨传世的作品颇多,现藏国内外的精品有日本京都兴临院藏“张成造”剔红茶花绶带纹盘、北京故宫藏“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国家博物馆藏“张成造”剔红曳杖观瀑盒、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北京故宫藏“杨茂造”剔红花卉纹尊和剔红观瀑八方形盘。除此之外,元代还产生了以剔红名家张敏德为代表的一批留名与不留名的雕漆高手。雕漆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明显不同于先前盛行的薄涂镶嵌的彩绘漆器,而是需要在考究的胎骨上厚涂深雕,以便能留下变化多端的浮雕图案。一件作品往往需要涂漆数十至上百遍,耗时数月至数年。雕漆包括剔红(雕朱漆)、剔黑(雕黑漆)、剔彩(雕彩漆)和剔犀(雕交替出现的不同色漆)。从文献看,雕漆的出现不会晚于唐代,宋代已初具规模。 进入明、清,传统的髹饰工艺主要是在多种技法的结合中创新变化,古老的漆器业则迎来了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成书的《髹饰录》就力求对这种盛况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尽管书中知无不录,共分14门,仍未穷尽当时的髹饰全貌。一般来说,明、清漆器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一器使用多种技法髹饰,形成绚丽多姿的风格。现存国内外公私博物馆的明、清漆器甚多,尤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最为丰富。其主要品种有素色、彩绘、描金、堆漆、填漆、雕漆、螺钿、犀皮、歀彩、戗金、百宝嵌等,均有珍品佳作陈列。 综上所述,漆器源于华夏大地,纵横7000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在日常生活和审美领域中广泛使用。它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当今的人们欣赏与认识中华文明的生动缩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六千件古陶瓷入藏北师大
- 下一篇:周叔弢怒烧假经卷